中国跤28年后重返全运舞台

  3天预赛,2天决赛,23支代表队,301名运动员,488场比赛,12枚金牌,这些数字都是对十四运会群众赛事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回顾和总结。中国跤在本次全运会最初是作为竞技体育项目进入的,但受疫情影响,经历取消,最后通过各方努力成为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虽有遗憾,但是时隔28年后的回归,这次“全运小考”,中国跤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

  总结这次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推广委员会秘书长王彦会首先谈到了运动员。本次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没有其他过多限制。王彦会说:“中国跤28年前退出全运会,之后各省专业队相继解散,不存在专业运动员退役参赛的问题。其次,中国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无论从训练器械还是服装规则都没有相似的,因此我们允许其他项目人员按照竞赛规则的规定参赛,但是从这次比赛成绩看,还是曾经练习过中国跤的运动员成绩会好一些,可能因为他们对中国跤的竞赛规则和技术动作理解更深。”

  一场比赛的精彩与否,运动员重要,场上的裁判员同样重要。“488场比赛,我们做到无一场申诉!”王彦会自豪地说,本次比赛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办法,首先在赛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由总局举摔柔中心书记担任组长,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理念。其次,在赛前举办培训班,有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培训和裁判员晋级培训,还有两次视频培训,内容为专业技术动作讲解培训和赛风赛纪培训。

  不仅如此,所有裁判员到赛区报道后会先进行竞赛规则的考试,考试成绩不合格必须调换岗位。王彦会说,其实“三权独立”的执裁方式也是顺利完赛的关键。“‘三权’指的是裁判员、技术代表和仲裁委员,首先由三个裁判员进行场上判罚,判罚原则是2:1。此时如果有运动员、教练员提出异议,可以选择扔出放在场边的投掷物,代表‘发声’。然后问题将交由三位技术代表解决,他们会通过视频回放进行研究分析,再进行判定。”

  王彦会还谈到,摔跤是奥林匹克最古老的项目,中国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摔跤,就是中国跤,这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最重要的是不受场地器材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他说:“比如说国际跤必须要有垫子,但中国跤不需要,可以直接在草皮上练,可以在打谷场上练,还可以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练,极易推广。中国跤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成长而成长,是有助于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的一项运动,有必要大力发展。”

  中国跤讲究腿跪地、手扶地就算输,想要胜利就需要强大的平衡力和核心能力。“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练习是基于人体结构而来,对踝关节、膝关节、腰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非常有好处,杠铃等综合训练器械练不出中国式摔跤的专项力量。”王彦会还是东京奥运会古典式摔跤队主教练,该项目在赛场上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铜牌。他说:“我把中国式摔跤的一些训练原理加在了古典式摔跤里面,提高了运动员的进攻和防守能力,所以才有了一个极大的突破。”

  “小考”结束,“大考”还会远吗?谈及中国跤未来的发展,王彦会说:“我们也正在努力,希望中国跤可以进入下一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这也是所有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的期盼。因为一旦加入竞技组,各个省市及三级体校都会建立队伍,在资金和政策上也会有保障,对项目发展和提高会起到积极作用。民族项目服务奥运,练习民族项目,参加全运会,未来也可以从中选拔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到国际跤和柔道项目中来。”(转自9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