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梦想终会成真
49岁站上十四运会群众赛事中国式摔跤赛场是种什么感受?
“因为全运会中国式摔跤的参赛年龄上限是50岁,我练习这个项目后它就退出了全运会,所以这既是我第一次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除了激动,还有梦想成真。”他叫胡斌,来自四川成都,参加60公斤级比赛。尽管最终止步预赛,但是来到全运会赛场已经让他有圆梦的感觉。
胡斌告诉记者,他最初在安徽合肥业余体校练习中国式摔跤,即将参加全运会的时候这个项目退出了,然后跟着教练到了四川。2002年在绵阳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上参加了中国跤比赛,获得第二名。胡斌在练习中国跤的同时也练习柔道,现在是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的一名教练。他说,柔道很多基本动作和训练方法都来源于和得益于中国跤。
在当打之年,自己练习的项目退出全运会,胡斌认为这是所有从事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生涯中一段很痛的经历。“没想到中国跤能重返全运会,更没想到自己还能参加比赛。大概三年前听说中国跤要回全运会,我就开始关注。中国跤成为群众比赛项目,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中国跤。”胡斌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俱乐部,怎样能更好地推广中国式摔跤是我现阶段最想做的事情。”胡斌说,“我现在除了本职工作外,也在社会俱乐部中进行中国跤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中国式摔跤现在不止是一个体育项目,还和我们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文化和体育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方式之一。”
28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胡斌说,28年前,中国式摔跤在世界上一点影响力都没有,甚至国内也只有他们这些在坚持的人零零散散地宣传。但现在中国跤不同了,它还代表中国文化,有国家的支持、宣传和推广,一定会迎来高速的发展。
记者问到胡斌:“你的梦想真的成真了吗?”他说,尽管这次没能进入决赛,但参赛的喜悦远大于遗憾。只要国家重视了,梦想就成真了,未来中国跤走向世界的过程还很漫长,希望能尽到自己一份力量。(转自9月23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