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 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发挥体育和教育资源优势,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上海为做好新一轮体教融合文件的研制工作,推动制定相关措施,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上海模式,召开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负责人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听取各方意见。
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根据国家层面体教融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上海初步明确了新一轮体教融合文件的总体要求,将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两大核心任务,坚持“以体育人,全面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共赢,创新发展;评价引领,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整合教育、体育等优质资源,推进实施高水平体育教育,以一体化理念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同时,体教两家就相关重点工作达成一致共识。
第一,共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教育、体育部门共同搭建“推动普及、促进提高、选拔精英”导向明确、分层分类的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体系,共同拟定赛事计划,改革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办法,统一注册资格。制定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提高办赛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成绩在学生评价和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完善市运会等重大赛事奖励机制。
第二,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教练队伍。助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推动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实施兼职教师制度。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再上岗。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专项运动技能培训,并按规定领取报酬。
第三,推进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星级标准评估制度,制定社会体育组织进校的准入标准。鼓励和引导社会体育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加强第三方评估和监管。
第四,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构建普通学校办训、传统体校办训、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将社会力量办训全面纳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训练管理、组队参赛、师资培训、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第五,优化科学选材育才。扩大选材范围,推进体育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体育素养管理平台对接。完善“一条龙”布局学校运动队课余训练制度。以“一条龙”学校和各级各类体校为重点,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育才、科研监测和科医保障,完善发现、培养、跟踪、输送紧密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第六,加强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突出强化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组织青少年学生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在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中普及运动项目知识,传播体育文化,强化仪式教育,培养有爱好、懂欣赏、会技能的青少年。(转自9月23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