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动起来——全民健身的陕西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9月中旬将在陕西拉开帷幕。近期,陕西全民健身工作也迎来一件大事——《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完成。以举办全运会契机,陕西省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民全运”理念,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践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条例》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陕西全民健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看场地:“健身去哪儿”不再难

  在筹办十四运会的过程中,陕西着力填补体育基础设施缺口,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推动智能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等,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就近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

  在全运惠民工程的引领下,陕西许多市县在公园和绿地建设中植入了健身场地,促进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几年来,陕西省统筹资金近6亿元,启动渭河、延河、汉江、丹江全民健身长廊等一批重大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县级公共体育场馆87个,建成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81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工程、智慧社区等项目5117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同时,陕西还积极落实国家足球改革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新建足球场地628块,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陕西省认真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陕西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有序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工作的通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分步、分批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目前全省低免开放的大型场馆已达31个,中小型场馆已达118个,年均投入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4538万元。延安、汉中等市启动了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智慧体育”“智慧健身”方面,陕西依托“体育云”和陕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一网一号一端”,把健身人群、运动场馆、健身设施、赛事活动、专家团队、体质监测、运动康复、科学指导等资源融为一体,实现了健身休闲的科学化、智能化、掌上化。截至目前,“陕西智道”已经建成15条,注册用户39390人,实现了关中、陕北、陕南全覆盖,初步构建了陕西省智慧步道生态体系。

看赛事:“全民运动会”如火如荼

  作为十四运会东道主,陕西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己任,借筹办全运会的强劲东风,推进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共享全运的“全民运动会”就此拉开序幕。

  在筹办十四运会期间,陕西以群体赛事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创新赛事的组织形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引进新型赛事的新模式,促进群体赛事活动多极、多元、多层发展,场面精彩纷呈,辐射力强大。

  陕西省政府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举办了两届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为群众体育搭建竞技平台,民间“草根”运动员有了展示的舞台。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各项目参赛代表队638支,参赛人员突破12000名,观众达310万人次。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75个代表团2.3万人参赛,拉动经济收入12.6亿元。

  近两年,陕西省体育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体育健康行进机关、进社区、进镇村、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先后深入60多个省直机关单位、12个市区和30%的县(区),开展活动260余场次,为3.4万人提供体育文化宣传、国民体质检测、健身技能辅导、健康咨询等服务。通过陕西最美体育人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传播陕西体育好声音。

  陕西全省各市按照“4+X”模式,不断健全体育协会组织,扩大协会数量。近年来陕西全年举办各类群众赛事活动1万场次,参与人数达1千多万。在首次开展的全民健身年度最佳赛事评选活动中,全省213项赛事参与评选,初评的100个赛事进行网络投票,点击率突破1313万,评选出的50项赛事,示范引领效应凸显。

看创新:全运场馆惠民 “母亲河”成健身“打卡”地

  全运会场馆承载和传达着举办地的人文特征、历史文脉和承办主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四运会场馆的拔地而起,不仅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带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同时将引领全民健身风潮,为体育产业发展赋能。

  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自2020年7月1日投用以来,已成了西安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该新建场馆在最初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场馆的办赛能力,还考虑到全运会赛事结束后,场馆在运营过程中要满足群众更多样化的需求。为此,西安奥体中心规划了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清澈的河流穿过这片全民健身场地。篮球场、足球场、骑行道路、儿童活动区等多样的健身场所沿河分布,让普通群众能在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美景中参加体育锻炼。

  十四运会结束后,西安国际港务区计划将对西安奥体中心采取有偿使用与免费开放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保障市民日常健身需求,让老百姓充分享用这座家门口的超级场馆。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流经四市两区的48个县区,沿岸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群众健身需求非常强烈。在十四运会申办成功后,陕西就开始全面规划、建设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力争把渭河沿岸打造成群众身边的健身打卡地。

  如今,这里已形成以渭河为轴,以大型滨河运动公园为核心,以堤顶滨河绿道为线,以县级健身设施为点,以市、区体育健身设施为面,建设有全民健身中心(园区)、运动公园、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各类体育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惠及224万三秦百姓,成为全运惠民最亮的工程。

  从2016年开始,西安市启动了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西安段的建设。健身长廊西起周至县,东至临潼区,经周至、鄠邑、未央、灞桥、高陵、临潼6个区县,全长140.6公里。

  宝鸡市的渭河沿岸健身长廊全长100公里,总投资大约4亿左右。先后建成了渭河公园、石鼓山滨河大道健身长廊、五环体育公园、高新城市生态体育公园、渭滨区海棠体育运动公园、金台区团结足球主题公园、陈仓区渭河健身长廊、高新渭河运动公园、岐山蔡家坡尚健湖生态运动公园、眉县渭河健身长廊等,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约0.2平方米。

  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是渭南市为有效缓解城市人口增长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而实施的一项幸福工程、民心工程。2015年启动项目建设,过三年时间,在渭河沿岸建成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健身站点、运动驿站等一批体育惠民设施,为全市增加体育场地面积256平方米,人均体育用地新增0.4平方米,将堤路景观、滩面整治、水景观公园与全民健身工程有机融合,让渭河从安澜河、生态河变成运动河、健康河,形成了沿岸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转自8月31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