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进小学校园继承发扬传统体育文化

        在北京西城广内街道这地界,空竹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宣武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坐落着空竹传承学校上斜街小学。若是幸运,路过这里时,便可以听见清脆的空竹声,看见学校学生在操场上抖空竹的情景。


                                                                                                    空竹声声入耳


        走进上斜街小学的教学楼,空竹主题的展示布满了走廊。在上斜街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会抖空竹。一周一节的空竹校本课程给了学生们了解空竹知识,学习抖空竹技法的机会。上斜街小学副校长刘燕铃告诉记者,低年级学生的空竹课以学习抖空竹为主,高年级的课程中则加入了更多有关空竹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将空竹与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结合,引导学生对空竹进行创新,如为空竹上色、创新空竹图案、创编空竹表演音乐、作空竹主题的童谣和床头诗等。
        好玩、有趣是学生们爱上空竹的最直接原因,而抖好空竹还为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奥林匹克宣传日、空竹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活动、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等等都有上斜街小学空竹表演队的身影。上斜街小学有一支从全校学生中选拔出来的80人左右的空竹表演队,根据年级和程度不同,分为两支队伍,形成了梯队。每周训练四次,还邀请广内空竹表演队的成员教学生们抖空竹花样。


                                                                                                    打造校园文化
 

        学花样是学生们期待的。学到一个新花样,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得到热烈的掌声让六年级二班的任超很有成就感。任超在一年级进校之前就和哥哥学过抖空竹,进校后开始和老师系统地学习抖空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已经是学校空竹表演队的主力。“抖空竹好玩,很快乐,而且是个集体项目,可以学习团队协作。”现在任超想要学习“呼啦圈”技法的新花样。
        在这里,空竹已经融入了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园吉祥物“空竹娃娃”雯雯和明明早已成为校园小明星。每个月,学校都要进行“空竹娃娃”评选,爱国、自主自立、学雷锋空竹娃娃都是让学生们骄傲的头衔。此外,每个学期学校都设立为期一个月的“校本课程展示月”。在此期间每个年级、每个班都自主组织空竹主题活动,如做空竹主题小报、参观空竹博物馆、到公园里教路人学空竹等等。学校还创编了“空竹操”,不定期举办空竹技能比赛。


                                                                                                  从传承走向创新


        2005年,在空竹尚未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因为地处广内街道这片空竹氛围浓厚的地区,学生们常能看见有人抖空竹,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兴趣,空竹成为当时学校课外小组的一项活动。教授空竹校本课程的老师井俊霞回忆说,当时只有几个学生参加,学生们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表演的代表性传承人李连元学习抖空竹。2006年空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空竹正式成为学校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独特的体育项目,成为李连元认可的空竹传承学校。
        在井俊霞看来,学习空竹既可以锻炼身体,也让学生们掌握了一项技能,还可以了解和传承北京文化。同时因为参加各种演出,学生们得到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空竹让学生们更加自信。
        从空竹历史、空竹传人介绍,到启发学生设计空竹、创新技法,空竹文化课的内容丰富多彩。米老鼠、愿望树、太极,学生们拿着自己设计的空竹图案,站到讲台前为同学们介绍;“上碗”、“呼啦圈”,学生们向全班同学展示着新学的技法;“拿瓶子做空竹”、“用光盘搭配”,学生们分享着各自的奇思妙想……
        “我想学做空竹”、“我想做异形空竹”、“我想学新的技法”……学生们说着自己的希望。“不光学,还要传承。”这是下课前井俊霞和学生们说的话,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期望。他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校园里学习到空竹的技法,随后教授给别人,让这项老北京的民俗传承下去。说到传承,任超点头称是。他说自己也要把空竹教给别人,从教会自己的妹妹开始。井俊霞说,学校已经有学生成为李连元的弟子,成为空竹传人。
        空竹丰富了上斜街小学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成为学校的一张颇具文化底蕴的名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