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巡礼——成都市金牛区

    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实践中,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着力实施全民健身“1373”计划,初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浓郁金牛特色的全民健身之路。


明确“1”个目标
不断增强领导组织推力


    围绕2012年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目标,形成全区一盘棋整体推进是关键。为此,金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制定完善了《金牛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了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政府工作报告、区财政经费预算,列入了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社会发展统计报告、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评估指标,并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了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坚持“3”大原则
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活力


    即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原则。通过采取体育搭台、活动吸引、运动凝聚等措施,逐步形成了“全民健身工作组织化、全民健身设施多样化、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化、全民健身产业市场化、全民健身指导科学化”的全民健身事业共创共享局面。


实施“7”化工程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实力


    抓好健身设施全域化,构建15分钟健身圈。在实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及时增加建设了一批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式更加合理,空间布局整体调整更加优化,全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街道成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中心”达到100%,社区成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站”达到100%,充分满足社区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基本形成社区居民15分钟健身圈。
    抓好健身参与全民化,力争88%居民体质达标。全民健身参与主体是社区群众,要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化既定目标,必须不断推广普及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完善“运动成都·活力金牛”全民健身活动新内涵、新形式。因而,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力争做到人群的全覆盖。
    抓好健身活动品牌化,发挥“400惠民工程”典型引领作用。通过深入扎实开展“运动成都·活力金牛——金牛区全民健身400惠民工程”活动(即:在全年的四个季度里分别举办100个社区群众参与的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使金牛区基本形成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特色、周周有亮点、天天有活动”的全民健身氛围。
    抓好健身投入刚性化,确保人均经费8元标准。全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纳入了区级财政预算,在2011年区财政安排400万元全民健身活动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区财政又专门安排了600万元,人均达到了8元的标准。同时,区级各单位也安排专门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形成财政拨款、单位投入、企业赞助、个人资助的多渠道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
    抓好健身制度系统化,保障监督“有法可依”。全力推进和落实《金牛区“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金牛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金牛区全民健身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全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抓好健身服务组织化,健身指导无“死角”。目前,全区已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673人,达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人口1.5‰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A类标准。还将全民健身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利用“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抓好健身方法科学化,“科学健身大讲堂”成亮点。结合实际,建成金牛区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积极开展体质测试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立科研团队。


突出“3”个成果
确保全民健身创建实效


    “3”个成果即:一是社区群众体质得到有效增强。达到《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合格以上的社区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在88%以上。二是社会和谐得到有效促进。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且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三是社区居民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