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巡礼——河南省南阳市

    河南省南阳市地处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东西的结合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举办地,自去年9月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单位后,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目标,以举办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契机,全力投入、全民启动、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部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行动早、起点高、进展快、效果好。


“三网一地”建设取得突破


    长期以来,县级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基层缺少体育设施和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南阳从难点突破,从基础抓起,把“三网一地”(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网络、体育协会网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体育阵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体育行政网络恢复重建。县、乡两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已基本恢复重建并开展工作。13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正科级规格的体育局或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在编工作人员10人以上的达到12个,其中新野县19人、镇平县30人;乡镇设立了文体工作站,行政村配备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体育专干,,为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市、县、乡、村四级体育协会网络逐步完善。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全部恢复重建,乡、村设立体育协会工作全面启动,,“把协会建到村上去”的目标正逐步实现。今年全市新建各类协会260余个,总数达到760多个。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建设全面加强。去年依托市体校成立了市体育文化培训中心,并较好地解决了吃、住、师资、经费等一系列问题,成立以来共培训23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今年已开办两期,培训300多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供了技术服务。
    体育阵地进一步巩固。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围绕农运会举办,市县两级新建了主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等一批体育设施,提升改造了原有设施。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在2412个村、90个社区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分别占总数的53%和61%。

 

群众体育品牌创建全面启动


    在试点工作中,坚持统筹城乡,从活动载体、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机制全面实施创新,着力打造群体活动品牌,不断增强活动的生命力、影响力、创新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组织化、规范化健康开展。重点打造六个品牌。
    晨、晚练点阵地示范品牌。对全市1600个晨、晚练点统一编号授牌,加强管理和指导,确定站点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明确活动地点、方式、内容、时间,定期总结评比,表彰先进,提升整体水平,使晨晚练点成为引领全民健身活动的示范窗口、重要阵地和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协会健身活动大展演机制品牌。建立以协会为主体的组织机制、展演与比赛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每年由各个协会分别组织,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实施。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各类活动百花齐放、各级协会上下联动、全社会竞相参与的喜人局面。
    “体育明星村”载体品牌。坚持以点带面,把“体育明星村”创建作为推动农村群众体育创特色、上水平的重要载体,制定了创建方案,今年3月份全市隆重命名了首批12个体育明星村,奖励配备了体育器材和专业服装。
    乡、村群众体育运动会活动品牌。全市乡、村两级每两年举办一届群众运动会,并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以此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倡导全民健身理念和文明新风。
    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动品牌。对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配备专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体育部门负责培训、颁发证书,定期举办单位(系统)职工运动会,恢复了工间操,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干及机关工委等分口定期举办届次运动会,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纵深开展。
    恢复打造中小学生届次运动会品牌。每年春秋两季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结合选材适度给予费用器材的支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