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练李海平20多年辛勤奉献校园足球

    8月的一天,太阳仍然炙烤着长塘里小学足球场。站在场边的教练蔡铭时而大声指挥,时而鼓掌加油,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滴下来。一年中有320多天,蔡铭都坚持在球场边带队训练。在湖南省,还有很多像蔡铭一样的基层教练,他们默默地奉献着,守护着孩子们的足球梦想。
 

基层教练“痴心不改”


    谈起校园足球,蔡铭表示,“退休的李海平老师是本省校园足球的一面旗帜。他20多年的辛勤耕耘,为长塘里小学乃至长沙市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已经61岁的李海平1971年参加工作,凭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他在完成教学教研任务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业余足球训练。特别是在长塘里小学的20多年里,他带队训练收获了6个全国冠军、8个省级冠军,培养输送了刘成、杨柯、黄博文等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为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长沙市十五中等省重点中学输送体育特长生70多名,书写了一位基层教练的传奇人生。
    “李老师对足球训练的执著,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关注,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一直深深地感动着长塘里的每一个人。”校长谢秀云高度赞誉李海平。
    长塘里小学足球训练是从煤渣场地起步的。煤渣场地很脏,晴天一身煤渣灰,雨天一身煤渣浆,每次训练课下来,汗水裹着煤渣灰,教练和孩子们成了一个个“黑人”。
    李海平善于抓住学生特点来训练。他根据队员年龄小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柔韧训练。他从不给孩子施压,主要训练他们的平衡力、速度和灵巧度。凭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对业余足球训练的常年坚持,李海平成为湖南省校园足球的一面旗帜。
    1988年李海平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只得又当爹又当妈,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坚持带队训练。2003年,因为要忙着准备比赛,李海平无暇照顾病危的母亲,最终没能送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留下终身遗憾。
    已经退休的李海平,仍然对业余足球训练“痴心不改”。闲不住的他又在长沙市各幼儿园培养起娃娃们的足球兴趣,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传奇。

 

校足理念“薪火相传”


    虽然李海平已经退休,但是他坚持校园足球的理念和信念,在长沙市中小学薪火相传。
    长沙市最著名的两所足球项目传统学校——长塘里小学和德馨园小学的校园足球掌门人,一位是李海平的“创业伙伴”蔡铭,一位是李海平的“亲传弟子”唐奎。
    李海平专注的性格、敬业的态度是留给他们的最大财富。蔡铭告诉记者,与李老师共事20余年,“最大的体会便是李老师的执著。”唐奎表示,“李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动容,管理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蔡铭在基层足球教练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像李海平教练一样,20多年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对足球的热爱。”谢秀云介绍说,作为校队的教练,蔡铭一年有320多天坚守在训练场边。
    与蔡铭一样,唐奎同样将自己全部心血投入到校园足球中。“这个学期虽然结束了,我们依然闲不下来。7月10日带队去山东潍坊参赛,7月20日去烟台比赛。整个暑假休息不了几天。”唐奎表示,带队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不去球场,就像丢了魂。
    因为足球训练太过繁忙,蔡铭还赶过“闪婚”的时髦,“当时与女朋友相恋3个月便结婚了。没办法,真的没时间谈恋爱。”成家后,蔡铭依然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妻子则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说起自己的妻子,蔡铭格外甜蜜又颇有歉意。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教练岗位。他们有的没有编制,大都薪水微薄,但他们非常珍惜这个岗位。来自德馨园小学的教练刘石彬表示,“虽然每个月的薪水低得不好意思说,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看着自己教的孩子个头一年比一年高,水平一年比一年进步,“我们都非常有成就感。”

(王  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