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20个体育场馆实现全年免费开放

     曾经的一句流行语,“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道出了人们日益注重健身的事实。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请人流汗已经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满洲里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人口30万,包括市体育馆、室内滑雪馆以及遍布城区的社区文体馆和学校体育馆等各类场馆共有20个,另外还有24个公园、绿地、广场。这些健身场所由市政府投入近5亿元建设,日常维护场馆费用同样由政府支付,实现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里,为居民打造500米健身圈成为服务民生的重要理念。


高寒地区健身热


    清晨的北湖公园,踢毽子的、玩柔力球的、练太极拳的,热热闹闹。
    站在柔力球队伍最后一排的许文彦阿姨穿着一身蓝色练功服,她告诉记者,每天早晨6点就到公园来健身,要锻炼一个半小时,包括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等项目。
    满洲里地处高寒地区、冬季漫长寒冷,9月初的满洲里已经有了凉意,清晨出门记者已经穿上了绒外套。许文彦说,差不多到了10月底,他们就要转移到社区的文体馆中,一直到来年的4月。许阿姨喜欢在免费开放的文体馆里锻炼,他们还可以在乒乓球台上一展身手。有了文体馆,让想锻炼的老百姓不用因为天气原因而“宅”在家里。
    许阿姨提到的东兴社区文体馆2008年建成,共投资6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馆内建有篮球和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室,阅览室,多媒体会议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每天在这里活动的共有文体馆晨练队、广场舞队、交谊舞队、喷泉广场晨练队和社区乒乓球队5支队伍。这5支队伍每天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如乒乓球馆早6点至8点半为乒乓球队练习时间,9点至12点为社区居民活动时间;篮球馆晚7点半至8点为广场舞活动时间,晚8点至9点半为交谊舞活动时间。
    东兴社区党总支书记乔丽萍告诉记者,每天在文体馆健身的居民达五六百人次,由于来往人太多,文体馆每隔两三个月就需要换一遍门轴。
    近期,满洲里的8个社区文体馆还建起了体测站,市民可以在健身的同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满洲里,像这样投资几百万元、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小型简便、与文化等领域结合的文体馆还有很多。
    满洲里便民的健身设施给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委员裴立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洲里市政府很重视公共服务,为民做实事的意识也比较强。社区场馆的建设和维护费用都由政府出是很难得的。”裴立新说。

 

有热情有场地有组织


    据满洲里市副市长丁昊介绍,满洲里市体育人口比例从过去的不足20%增至目前的近35%;全市共有晨晚练站点34个,共有49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7名,同时每年市政府拨专款聘请专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出台了《满洲里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市已注册成立体育单项协会12个,每年举办协会性单项比赛30多项。裴立新说,看得出来,满洲里通过基层社区场馆的建设推动了当地居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建设。
    能够实实在在为百姓健身买单,政府主导的力量必不可少。而这一切在丁昊看来,不过都是应该为百姓做的。冬天寒冷没有地方健身,建个场馆服务百姓是应该的;政府有能力支持场馆的维护费用,就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裴立新看来,全民健身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主导、协调,各部门协同,以及社会参与。政府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太多,但是希望政府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发展全民健身,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逐步推进慢慢就见成效,让全民健身落到实处。
    裴立新认为,社区全民健身将是全民健身发展的趋势。政府为老百姓提供公共场地设施,组织、活动依靠社会力量,老百姓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健身组织参与活动。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