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强力支撑“两强一堡”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峰道出了亲身体会,“虽然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但是群众参与健身的自觉性非常高。”高峰坦言,云南省全民健身事业进入到了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时期。
云南山区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4%,有73个国家级扶贫攻坚县、7个省级扶贫攻坚县。尽管没有脱贫,但是云南老百姓对于体育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用芭蕉叶打乒乓球的例子就生动描绘了云南百姓热爱健身的景象。
从“三纳入”到“多纳入”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两强一堡”重大战略中明确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地位,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桥头堡建设规划,纳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每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成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民健身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主要载体。省政府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支持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健身组织建设和健身活动开展。
云南省还建立了联动机制,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条例》、《计划》的贯彻落实。省政府特别将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纳入省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截至9月底,云南省16个州(市)中13个州(市)政府出台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97个县(市、区)政府制定了贯彻《条例》的实施意见或《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占县(市、区)总数的75%。16个州(市)政府都落实了“三纳入”,125个县落实了“三纳入”,占县总数的96.9%。
“七彩云南”遍地开花
“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由各级政府主导,体育部门主抓,各厅局支持实施。2010年、2011年,省财政投入1.6亿元,国家体育总局支持4086万元,安排了31个县(区、市)、251个乡镇(街道)、2179个村(社区)和722个自然村建设体育设施。今年,共计投入12791万元,安排了23个县(市、区)、130个乡(镇)、1267个村(社区)项目建设。2010年、2011年还带动州(市)、县(市区)投入9.18亿元。“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目标是从2010年起至“十二五”末,实现每年投资不低于1亿元,支持10个县(市、区)建设体育场馆、100个乡(镇)建设灯光球场、1000个村委会(社区)和1000个边境县3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篮球场和乒乓球台。
全面推进全民健身
在48个县市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检)测站,培训国民体质监测员,今年完成16个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的布点工作,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指导百姓科学健身的目标。云南环滇池、环洱海、环抚仙湖自行车赛,澜沧江公开水域游泳赛、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等已经开展两届以上的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已达30项。连续三年组织的8月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农民运动会等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从今年开始,云南每年投入500万元,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解决1万所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实施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对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轮训;实施云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工程,用10年时间建设或改建200块标准的塑胶跑道体育场地和500块炉渣或沥青跑道。截至目前,云南省67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均以不同形式向社会开放。
同时,为了加大贯彻落实《条例》、《计划》主体工程“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宣传力度,省体育局组织设计了“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标识,要求全省项目实施点、各地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彩票销售网点使用并宣传标识的内涵,以便群众了解、参与、监督“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昆明市在全民健身日和重大节日期间,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印刷宣传资料、开辟专题专栏等途径,提高群众对《条例》、《计划》的知晓度。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