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大赛带动四平市社区体育结硕果

    2个月,18个大项,5000多人参加……这不是什么大型的竞技体育比赛,而是吉林省四平市两年一届的“社区体育大赛”。2002年以来,四平的“社区体育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从最初的20几个社区1000来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实现了全市76个社区的“全覆盖”。10年来,在“社区体育大赛”的带动下,四平的社区体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平市体育局局长毛信辉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社区的全覆盖,社区逐步成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百姓成为健身的主体。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四平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转向社区,并于2002年率先在全省举办了“社区体育大赛”。毛信辉说:“四平的‘社区体育大赛’开始得非常早,许多城市专程来四平学习考察我们的做法。在四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把‘社区体育大赛’打造成我市的品牌赛事。”
    经过10年的发展和经营,“社区体育大赛”不仅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体育赛事。为了增加赛事的辐射作用,比赛从最初的6个项目,发展到现在的18个大项,涵盖了武术、太极、棋牌、健美操……全都是老百姓平时喜闻乐见又便于参与的。比赛时间也从最初的几天,逐步发展为半个月、1个月、2个月。不仅“全部免费参赛,政府还出钱出力,去维护去组织,还给参赛老百姓发放服装和道具。”
    毛信辉说,现在老百姓参与比赛的劲头都很足,“不仅是比赛,老百姓为了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参赛项目还会准备上一段时间,加上比赛的2个月,这个时间就很长了。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以比赛为引领,让老百姓在长线的比赛中,形成健身习惯,感受健身快乐。”
    在抓好品牌赛事的基础上,社区体育也离不开制度建设。从2003年开始,四平市体育局开始着手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的相关规章制度。目前,全市76个社区已全部建立起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社区体育工作的基本框架。并针对社区体育器材无人教、无人管等情况,出台了“社区室内外健身器材的使用管理须知”和《四平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等文件法规,与受赠社区签订“四平市体育局配建社区器材管理办法协议书”,在科学指导居民正确安全地使用健身器材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了社区体育健身器材的规章制度,使社区体育健身器材有人配建,有人指导安装,有人维护管理,有人指导使用。
    同时,体育局还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一方面借助于“全国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的平台,使76处社区中的绝大部分都建起了室内体育健身活动室和室外体育活动场所。另一方面,通过“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购买一部分,自己制作一部分和系统内捐赠一部分”的方法,投入达300余万元,为54个重点社区无偿地配备了标准的室内外体育设施。
    此外,更大力培训社区体育骨干。先后举办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辅导员、领操领舞人员和社区体育专兼职干部培训班10多次,培训各类各级体育骨干千余人。并积极利用专门会议、讲座、体育比赛等载体,培养、训练社区体育骨干,使他们了解、掌握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知识,并能在社区活动中得以应用。
    在社区体育的带动下,四平市的全民健身也日益红火起来。在今年的“全民健身日”中,四平市的12个街道、76个社区体育领导小组、项目协会和311个体育活动网点全部行动起来,有近30万人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占城区总人口的50%以上,活动项目达20余个。

(卢 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