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晨练忙——鞭子一响 甩出健康

    寒冷的清晨。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南广场至开元广场一线,晨练的人群络绎不绝。在广场的开阔地带,100多人步调一致,手法娴熟地练习陈式太极拳,看来已经练习过好长一段时间。在他们的不远处,一群手拿扇子的大爷大妈在跳着陕北大秧歌。还有三五人一群,或者十几人一圈,把一只五彩缤纷的花键硬是踢得上下翻飞,左右流彩,花样叠出,虎虎生风,引来围观者阵阵喝彩。在两座广场之间长1公里的街心长廊景区中,三五成群的人们一边散步,一边享受着大唐文化的熏陶。
    夜幕降临,“啪、啪、啪……”,清脆响亮的声音在广场上回旋,行人眼球不时被开元广场的一个角落里,十几名甩鞭夜练的人吸引。其中,一名中年男子潇洒将鞭子从头上旋转几圈,然后做出一个漂亮的猛甩动作,顿时一个脆声声的甩鞭半空响起。“打得真好!”这个甩鞭的姿势好美!围观的健身者、行人都发出称赞声。在边上还有几位拿着小一号的鞭子,在抽打着地上的陀螺,陀螺大小不一,同样吸引着不少人围观。
    “一般是早晨6点和晚上18点开始练习,早晨锻炼的人比较多,为了安全,也为了不影响别人锻炼,我们大多都在晚上来这里甩鞭子”。甩鞭子者称,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身体。
    领头玩耍的张均平告诉记者,他今年46岁,练习甩鞭子快2年了,还有几个徒弟,从大学生到和他年龄相仿的中年人都有。在这个点上练习打鞭子的人总共有约100人,考虑到鞭子比较长,平时练习都会十分注意边上有没有行人,所以一般都选择广场边上行人较少的地方来进行练习,“不能乐了自己,愁了他人”。
    作为领头玩家,张师傅讲起鞭子如数家珍。这鞭子一般长5米,长的达到7米,重达2.4斤,分为鞭杆、鞭身和鞭梢,一般鞭杆30多厘米,鞭身5米多,剩下的是鞭梢。鞭子和陀螺多数是他们自己制作的,也有自己购买的。“陀螺最大的有30斤重,一般没有人能打动”。
    张师傅介绍,打响鞭的起源之一是皇帝起驾上朝前,太监仪仗队打鞭子起到提醒大臣该上朝堂议事的作用,也叫宫廷鞭,鞭响声相当于上课铃声。后来民间庙会上有身怀绝技的艺人进行打鞭表演,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而草原牧民则用来牧马赶牛。“过去,人们靠打响鞭发出的巨大响声来驱散邪物,祈求平安。而马夫打鞭子发出响声,其目的是催促奔马快跑。”
    张师傅他们在广场上打响鞭,则是为了健身,据称打响鞭可以锻炼肩、腰、腿等部位的力量,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一位老人借用苏东坡名句说,打响鞭的感觉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
    鞭子是怎么响的呢?张师傅说,主要是鞭梢在鞭身的凌空飞舞中夹裹着空气摩擦发出的响声。另一位年轻的玩家补充道,鞭梢一般是用牛筋绳做的,有的外层鞭身是用麻绳,考究点的再刷上清水漆,内层鞭梢是用棕绳手工制成的。其响声脆不脆,除了材质要有保证外,手臂和腰部力量的运用也是很有讲究的,往场上这么一站,腰杆要挺,身子要正,手臂抡起来信手甩出,还要用心。
    理论讲完,张师傅下场了,转腰、收肩,手腕子一抖,大鞭子一甩,啪啪作响,双手交替进行,连续甩鞭子近200下,下场后身上呼呼冒着白气,但是张师傅的呼吸均匀,面不改色。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张师傅他们不打鞭子时,长鞭子都放在广场上,看到张师傅这条奇特的鞭子,许多围观的市民都想体验一下,可刚练两把,就纷纷摆手道,不好打,打得响不容易。而跟着张师傅一道天天玩耍的胡师傅称,他玩起响鞭后,不仅吃得香睡得香,肩周炎也有所好转,腰围都变小了。
    张师傅说,甩鞭子有益身体健康,但是还得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如果想学,最好找个懂行的人,可千万别伤着人了。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