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东城区首届“快乐少年”足球节侧记
一月底的京城寒意袭人,但地坛体育馆,却因为孩子们的呐喊、投入而变得热力四射——1月21日至24日,由北京东城区体育局、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市东城区首届‘快乐少年足球节’”在这里举行。试想一下,一个不算太大的室内运动馆,一下子涌入400多个爱玩爱闹的足球小子、丫头,能不热火朝天么?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局长吕德成介绍说,之所以组织这项活动,就是为了在寒假里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快乐健身、享受足球乐趣的平台,这次足球节办得很成功,孩子们也很高兴、很快乐,我们会努力把这项活动延续下去,使之成为东城区乃至全北京青少年体育的一张名片。
“摔跤都比外面舒服”
7岁的李天宇是回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次他代表的回民小学二队在丙组比赛中夺取了冠军!比赛结束后,记者注意到小天宇手肘、膝盖处的衣服全都脏了,细问下来,原来是比赛中铲球、摔倒弄的,记者问:“摔倒了不疼么?”小天宇笑着说:“疼什么啊?这次比赛是室内,全是木地板,一点都不疼,在这里摔跤都比外面舒服!”
李天宇所言不虚,比赛一结束,几乎所有孩子衣服都变得脏兮兮的,但却没有几个人受伤。对此,吕德成说:“我们之前在研究足球节具体组织方式时,就想到了一定要在室内木地板上进行比赛,一方面因为小学生骨质比较脆,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因为室外太冷,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把比赛场地从室外搬到了室内;另外本次比赛的参赛人数也是3对3,这样可以缩小场地,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没有了后顾之忧,家长们当然愿意让孩子参与到本次足球节活动中来。代表学生家长发言的北京体育广播著名主持人梁言就说:“孩子们没有受伤危险,我们当然放心,我宁愿带儿子来这里踢几个小时的球,也不愿在奥数班的门口苦苦等他三个小时。孩子要成长,但也需要全方位的成长。”
“足球是一种教育方式”
以往一提到学校体育、校园足球,总甩不开“体教结合”的话题,似乎在体育、足球的问题上,必需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的“强制性结合”……但实际上,仅就校园足球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甚至可以成为校园常规教育的有效补充。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庆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足球节期间,除了有3对3的足球比赛,我们还有足球绘画、征文比赛,这样不但有足球特长的孩子们能参与其中,其他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足球的乐趣,这就是典型的寓教于乐。”
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则说:“足球之所以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足球比赛诠释了永不放弃、奋力拼搏、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加以强化的品质。我们一直认为,在校园中开展足球和教育本身并不是矛盾的,因为足球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用一种特殊的手段让孩子们掌握可贵的品质,这才是我们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足球节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