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一响大年来到空竹传人李连元是杂家

    “过去人们听到空竹声的时候,感觉就要过年了。过去都是竹木空竹,只能春节的时候在庙会里买,摔坏了就没有的抖了,所以过去空竹摔坏了,人们就抖锅盖儿、壶盖儿、杯子盖儿。”说这话的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连元。

昔日空竹为营生

    当年北京广内地区下斜街的都土地庙庙会,是与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花市庙会齐名的京城五大庙会之一。每逢开市特别是春节庙会,售卖空竹和表演空竹是庙会的重要内容。李连元是第三代空竹传人,四五岁的时候他便开始接触空竹。李连元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爷爷带着父亲多数的时间在天桥三角市场、逢三的日子在都土地庙庙会、春节在厂甸庙会做生意,冬天卖糖、元宵、茶汤,夏天卖汽水、冰棍、酸梅汤等等。
    为了聚拢人气,聪明的爷爷想出了抖空竹吸引路人的方法。“单轮空竹在奶奶手里像一只爱叫的小鸟一样。最初奶奶是把抖响的空竹传到我手里抖,后来我和奶奶同时抖,奶奶做‘钓鱼’,我做‘猴爬杆’。奶奶做‘闪金背’,我就把空竹扔得老高。”李连元说,“我总说‘昔日空竹为营生’。我们一老一小的表演挺招人喜欢。空竹一响,声响人聚,生意就好做多啦!每当这时,爷爷和父亲做生意的劲头儿可大了。”
    李连元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写故事,他流着泪写下了《都土地庙往事》,记录过去难忘的点点滴滴。这段快乐的儿时记忆中,和奶奶一起“挣”空竹的故事让李连元记忆犹新。
    虽然爷爷、父亲也都抖空竹,可是他们抖空竹的技艺和姿态,都比不上奶奶。李连元说,记得那时花的一毛钱叫一千,一元钱叫一万,买一个十响的空竹得花两千至三千元。奶奶跟庙会里的空竹摊主很熟,说了声:张大哥我来抖两下,便表演起来。奶奶一边抖空竹一边看我,她知道我学抖空竹几个月了,已经能把单轮空竹抖得很响了,奶奶想让我显摆一下。于是空竹抖转了以后她就交给了我,正合我意,我把空竹抖得很响。有些小孩看着我的表演,拉着大人吵着要买空竹。这下空竹摊主可乐坏了。他一手点钱,一手拿起了一个十响的单轮空竹送给奶奶,也让我挑了个十响的空竹。

今日空竹为传承

    现在距离曾经的都土地庙不到500米的地方,是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题博物馆——空竹博物馆。空竹博物馆位于北京报国寺南广场西侧的一座小四合院内,展览从历史、工艺、技法三方面展示了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438件各式各样的空竹汇聚于此。每年吸引众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空竹爱好者前来参观。
    “有这个博物馆特别好!”李连元感慨地说。有了博物馆,空竹就好像有了根据地。今年66岁的李连元,最喜欢说的是空竹圈里其他人的故事,最爱念叨的是他从小喜欢琢磨的记忆法。李连元说,空竹博物馆共有15个志愿者,每个志愿者能讲空竹的历史,能进行空竹表演,能教授抖空竹技法,并让初学者快速入门。
    李连元把记忆法运用到教授空竹技法中,他编了抖空竹6字诀。在学校教孩子们抖空竹时,他通过6字诀,教孩子们快速记住抖空竹的技术动作。不仅教孩子们抖空竹,他还把自己积累的学习记忆法传授给孩子们。李连元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记住奥运五环的颜色顺序?答案是墨水(蓝黑)、信号灯(红黄绿)。
    李连元非常鼓励孩子们创新抖空竹技法,孩子们把玩溜溜球的动作融入到抖空竹中,他也学起来;在天坛公园里看见有人用渔竿抖空竹,他立马拜师学艺。“我既然是个传人,就哪种都要会。无论学哪个,都不能半瓶子晃荡,要钻研。同时我走‘杂家’的路线。”李连元退休前在单位做了多年工会工作,学跳舞、学书法、学洗照片、学装裱画。除此之外,李连元还会打快板、下象棋、打太极拳等等,他说:“生活很丰富,根本学不完。”
    李连元热爱生活,更热爱空竹事业。他认为现在空竹发展的势头很好,从在校园、社区内普及,让更多人抖空竹,到发现空竹精英,吸收进入空竹艺术团,空竹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现在李连元有二十多个徒弟,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还在上小学。他们中有农民、有公务员、有大学生等等。“传出去是最好的保护!”李连元说。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