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之上海:楼宇体育带动居民大健身

    金蛇贺岁闹新春,“欢度春节”的大红灯笼,映衬着“健身大拜年,体育进万家”的横幅。长假最后一天,上海长白新村街道靖宇家园小区一片喜庆,前来健身的人群络绎不绝,不少市民选择体育健身,以动感方式结束新春假日时光。
    作为世卫组织的建设国际健康社区,小区处处充满着体育元素——“人人坚持日行万步,健康就会向我们走来。”300米长的健身步道、绿化中蜿蜒的健身路、新辟的健身长廊醒目位置,都有科学健身小贴士、体育警示语、体育活动展示板。记者在这个“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感受理想中的体育生活。
    扯铃子、打弹子、跳筋子、掼结子、跳房子……九子运动会很是热闹,几个小姑娘正兴致盎然地夹弹子,“一、二、三”边上的孩子们数数加油。那边的父子滚圈,老爸重拾儿时弄堂游戏,驾轻就熟,儿子则追着赶着。爸爸手把手地教,儿子脸上渗出汗珠,却显得意犹未尽,“在家里也只看电视、玩电脑,而在这里能结交很多小朋友。”
    中心广场上,居民们或翩翩起舞,或绕健身路快步走,或打拳做操,成为一道独特的动感风景。排舞、木兰扇团队里,活跃着蔡美珍阿姨的身影。蔡阿姨患乳腺癌多年,每年医药费花二万多元,有一阶段总不愿走出家门,自小区开展体育活动以来,新增了多种体育设施,居委会开展九子游戏,太极拳、木兰扇等健身活动,参加人数日益增多。受到健康和谐氛围的影响,蔡美珍走出了家门,成为健身团队里的常客。近两年的运动,都说她变了个人,心情开朗了许多。她说,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医药费用也明显降低,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已经离不开健身团队,“这里给了我健康的‘第二人生’。”
    “去运动,健康就会来找你。”小区22个住宅单元,655户人家,每个楼宇配备健身志愿者。志愿者家中配有羽毛球、长短绳、毽子、呼啦圈等多项器材,每个楼道口悬挂“体育生活化借取卡”铭牌,标明健身器材借用、使用及保管方法,方便就近借取各种运动器材。楼道里设置标志,提醒大家少乘电梯多走路,走多少层消耗多少卡路里等。还定期开展科学健身培训,交流、比赛、展示,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健身场地已成了社区居民寻找快乐的地方。
    退休医生张强国是小区出名的“健身达人”,扯铃子、下象棋、跳绳等都是他的强项。在他的影响下,不少上班族也加入健身行列。通过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拉近了邻里距离,助推家庭和睦,让家更温暖,让节日更喜庆。居委会主任说,健身人群已从几个楼组扩大到整个社区,健身家庭从不足百户到300多户。体育健身已深入到小区的每个角落。真是“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志愿者带动一栋楼宇。”
    “楼宇体育”很微小,却融入于生活的时时刻刻。让你看到,生活中的体育无处不在,体育运动在生活中无时不在。

 

记者手记: 

    这些年,走下餐桌,走上运动场,给身体充充电,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把春节当成休闲生活一部分。凸显体育生活化,这是记者在新春采访的切身感受。
    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理念,生活体育化是一种行为。文明、科学的健身活动凝聚了社区居民,上海寸土寸金之地,如何拓展健身空间,杨浦区做出了有益尝试。进楼组、进家庭,把体育生活化渗透到每个家庭,做“微”概念。新春期间,21个社区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采取家庭自助型,亲子互动型,朋友沙龙型、楼宇结伴型等不同载体,让“要我锻炼转变为我要锻炼”。而“健身大拜年,体育进万家”是杨浦区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的一个缩影。
    体育生活化理念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现实。在控江社区,“多代融合”特色品牌,融入“体育生活化”实践中,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举的小型多样活动,推动体育生活化的开展。将锻炼场所从有形场馆延伸到楼宇家庭;放低运动门槛,从生活的日常细节入手,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与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活体育。不仅是中老年人,还有上班族、青少年,到外来人口,都参与其中。
    市民真正感受到“体育惠民”,折射出“体育生活化”的民生关怀。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