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走进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西哈村

    彰武县哈尔套镇西哈村位于辽宁省阜新市,1948年辽沈战役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就发生在附近。
    春到辽西。此次乡镇行的目的地就是西哈村,彰武县属于较贫困县,在辽宁省44个县里排名最后。由于这几年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排名现已升至第38位。而经济相对落后,不代表人们观念、思想意识也跟不上。近年来各村文体广场的建成,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调动了村民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过去痴迷麻将 如今热衷健身

    西哈村是有1000多口人、生活水平中等的村子,村里有种地农民,也有林场工人。66岁的退休教师方老师是本村村民,当记者来到位于村中央的健身广场时,她正在健身器上旁若无人地健身,花白的头发,白里透红的皮肤,一身粉红色的秧歌服,衬托出老来俏。
    记者:我给您拍张照片?
    方:哎呀,谢谢!您是阜新来的记者?
    记者:我是北京的,是《中国体育报》记者,您每天都来这健身吗?
    方:每天晚饭后都来,大伙都来这健身,老高兴啦!打会儿乒乓球,再跳会儿广场舞,可开心啦!
    记者:过去村里没有健身广场,你们在哪儿锻炼?
    方:过去没有健身意识,冬天农闲了,就家里打麻将,牌桌上还总打架。后来,村里也自发扭起大秧歌,不过是在大街上,不安全也不卫生。现在好了,村民的生活好了,条件改善了,政府还给村里建了健身广场,俺们老幸福啦!
    记者:村里的健身广场有人管理吗?
    方:有,张淑霞,负责广场维护、照明、给大伙放音响,每天都特准时,可负责了!
    方老师口中的张淑霞,是西哈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担负健身广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指导村民正确使用健身器材,以保证健身安全,并指导村民科学健身,传授体育技能,推广适合农村简便易行、科学、文明、有效的健身方法。
    张淑霞,50多岁,风吹日晒变得黝黑的皮肤,结实的外表下给人以朴实、能干的感觉。
    记者:您做社体指导员有多少年了?辛苦吗?
    张:3年了,每天吃了晚饭都要来广场,这是我的工作,必须的!不辛苦!
    记者: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有着急的时候吗?最难的是什么?
    张:最怕的是器材出问题,影响村民的正常使用。春夏秋冬,最难的是冬天,下雪天要先把器材上的雪摢撸干净,再清扫广场上的雪,不过这些都是大伙和我一起干。今年我们村的广场舞都跳到腊月二十二,过小年了。
    记者:你们扭大秧歌,跳广场舞,有教练教吗?
    张:有,也不是什么教练,就俺村人,她叫刘国萍。
    刘国萍其实是阜新人,村里的下乡青年,在镇上工作了几年后,把粮库的工作转给丈夫,自己回村种地。花甲之年的她,竟一点看不出年纪,体态匀称,带着微笑的脸上画着漂亮的淡妆。自从村健身广场建成后,她自费买来光盘,自学健身舞再免费教村里人,学一段,教一段,边学边教,边教边练,从一个爱好者,变身为乡亲眼中的健身舞教练。
    记者: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免费教大伙跳舞?
    刘:3年前广场建成,我就想不能再像以前在大街上扭秧歌那样,要有一支像样的健身舞队伍,我就跟着电视、电脑、光盘反复学。从最早的十几个人,到最多时的100多人,从十几岁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有时还引来外村的人加入,我们的舞姿已有60多种了。
    记者:家人支持吗?
    刘:支持,老伴全力支持。
    记者:您从中获得了什么乐趣?
    刘:哎呀,跳起来就高兴,就快乐!

锻炼第一 挣钱第二

    西哈村的文体广场有3000多平方米,周围是各种健身器材和四张乒乓球台。傍晚的两个篮球架下,聚集着两组不同年龄的篮球爱好者,打球的激烈程度不亚于CBA。50岁的赵姓村民,跟记者聊起时,还难掩兴奋。
    记者:您是做工还是务农?
    赵:种地的。
    记者:每天都来广场打篮球吗?
    赵:每天都来,晚上吃完饭,打会儿球,出出汗,回家再看会儿电视。
    记者:冬天也来打吗?
    赵:打,这儿地人老多啦!暖和天儿有的是人来玩,打球的人多时,就先打会儿乒乓球等着地方,我是体育爱好者。
    记者:农忙时咋办?
    赵:农忙时,只要在家没啥事,晚饭后必来,打篮球、扭秧歌,全民健身嘛!
    60岁的村民老李,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不错,晚饭后也要来广场健身,凑凑热闹。
    记者:每天晚上吃完饭扭秧歌,老婆没意见?
    李:没有,她也来扭。
    记者:俩人一起来,那超市咋办?
    李:家有人。
    记者:那家没人时咋办?
    李:关门。
    记者:不挣钱了?
    李:不挣了,扭第一,挣钱第二。
    记者:村里有健身广场高兴吗?
    李:老高兴啦!
    这就是西哈村健身广场上的故事,这就是百姓满意的农村文体广场。这是阜新市各职能部门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农村文体广场建设工程建设成为服务惠民、发展为民、文化乐民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的硕果。

(张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