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借势全运凸现特色成为群体工作重点

    四年一次的全运会,既是竞技体育的盛会,又是全民健身的节日。突出全运特色,突出辽宁特色,突出普惠特色,让百姓受益,让政府受誉,成为辽宁群众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健身活动精品化

    辽宁省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辽宁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这些活动包括每年元旦的迎新长跑、百万市民上冰雪、世界行走日、滨海公路自行车快乐骑行活动、冬泳、滑雪、漂流、登山、体育家庭大赛、草根球类大赛等。规模大、有影响、示范性强,以重点带全面,以精品推普及,推进全省群众健身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人人参与、全省联动、市县互动的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

绩效考评规范化

    为系统、全面推动全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省本级起草制定了《2011-2013辽宁省迎全运群众体育行动规划》,各市制定了本地区的《行动规划》。行动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到2013年将要实现的各项指标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写进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由主管副省长与各市的主管市长签字,逐项逐条落实。这个责任状的签订,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等任务变成了各市政府的工作任务,改变了很多工作以体育局为主体的局面,有效地加快了工作进程。从2011年起,省政府对各市的绩效考评中,全民健身工作占有10分的分值。

经费保障制度化

    辽宁省14个市(地)和108个区(县)全民健身工作全部实现了“三纳入”。(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群众体育经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投入。2012年全省各市用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共投入8.8亿元。省本级群体经费由2010年2035.5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3926万元,年均递增51%。
    到2012年底,全省11487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0.69%,建设乡镇健身工程434个,全省3688个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实现健身路径全覆盖。大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006个(中型以上为43个,小型963个),体育公园96个,健身广场601个,户外营地12个,社区运动场4775个,健身步道191个。全年各级政府投入资金12.69亿元,社会投入资金2.31亿元。

体育名城普及化

    从获得全运会承办权开始,省长陈政高即提出了各市要建设一场三馆一中心,更是提出了要“一市一品”,要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体育品牌。根据这一要求,在全省推广了大连全国足球城、丹东全国毽球城和阜新全国篮球城的创建经验,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鞍山、抚顺的乒乓球城;锦州的羽毛球城;本溪、辽阳、葫芦岛的武术、太极城;铁岭健走城;沈阳科学健身城等名城创建工作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竞技体育群体化

    在辽宁,竞技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而是培养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汇聚全省发展合力的有效手段。2011和2012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由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和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有24个比赛项目,既有面向大众的广播体操、田径、羽毛球和职工篮球赛,也有非奥项目等竞技项目比赛,号召和动员更多的人群参与,宣传体育精神,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张旭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