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制度化水平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大群体”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2012年江苏省政府将全民健身成功纳入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转发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今年年初,省政府将“70%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纳入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并确定6月份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会议。
    加强“部门协同”。2012年,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将全民健身纳入《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与省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共同落实《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意见》,与省教育厅共同制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与省民政厅依据《江苏省体育类社会团体评估办法》首次在全省开展3A级以上体育社团评估,与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鼓励“全社会参与”。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全民健身工作。全省1526个体育社团全年开展较大规模赛事活动达1981项次。

推进均等化覆盖
转变工作作风  维护群众权益

    推进城乡均等。为改善农村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状况,继续实施苏北地区行政村农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全年为2983个行政村增建健身路径,使苏北7783个行政村达到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基本配置标准。积极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协、农民体协及其他单项体协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覆盖。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扩大农村指导员培训规模。
    推进区域均等。从2006年“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到县(市、区)“新四个一”工程,再到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都对苏北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幅倾斜。
    推进人群均等。群众体育有着农民、职工、青少年等人群的区分,不同人群获取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别。对此,在场地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完善、健身服务提供等方面,统筹考虑各类人群的共性需求,兼顾部分人群的特殊需求,在活动开展方面也力求“面面俱到”。

构建多元化格局
引导梯度发展  提升服务档次

    动态性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显著特征。 江苏省在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稳步实施苏南示范、苏中赶超、苏北崛起的梯度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丰富内容,提高档次,努力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健身需求。
    高标准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对苏州、无锡、江阴、张家港、昆山5个首批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验收。对包括群众体育指标在内的体育基本现代化标准进行了调整,并确定了常州市、常州武进区、丹阳市、如皋市、东海县、南京江宁区等7个区县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以便为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作出示范。
    高起点开展群众体育工作评估。体育局开展了三类与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的考核:一是体育创强,目前全省已有7个体育强市(省辖市)、48个体育强县;2、县级体育考核,面向全省64个县(市、区),每年一评;3、群众体育工作评价,面向全省13个省辖市、64个县(市、区),每年一评。这些考核评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张旭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