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之30年代:那时“玩就是体育课”
“一根木头钉上几块木板,这就是一副篮球架子。体育课有一个篮球,一个足球,爱好篮球就叫上几个同学一起去玩,想踢足球的由于没有操场,找个角落玩玩就行了。还有滚铁环、弹球。”85岁的离休老干部蔺有智老人,回忆他在西安上中学体育课的情景。那时上的学校叫力行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大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才建立了劳卫制标准,各项运动才有了项目标准和要求。校园生活只有两种娱乐方式,一是唱 《东方红》 ,二是上体育课。
物资条件的匮乏使得体育课的教学非常简单,基本体操、跳绳、跑步,大家喊着 “增强体质、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保卫祖国”。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体育老师常常会把学生带领到大街上活动,在街边的石墩上做一些基础活动,或找两棵树的直线距离练习往返跑、蛙跳,一句话概括,“那个时代的体育老师很会巧妙地利用已有的条件进行教学,不但要上课,还要管着大家在马路上不乱跑”。那年代马路上车辆非常少,学生也很听话,很好管理。
“驻扎在学校附近的解放军战士经常到学校来打篮球,他们叫学生‘小鬼’,学生叫他们‘老乡’,很喜欢和学生开玩笑、玩耍。”蔺老说。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男女同学跳集体舞,边跳边唱,气氛热烈和谐,至今让人难忘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