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健身气功活动成市民主要健身方式

    近几年,上海市体育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以健身气功新站点建设、市民运动会健身气功系列活动开展、健身气功大舞培训、科学健身巡回教学为抓手,取得了站点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可喜进步。

坚持创新 大力推广

    对于上海的健身气功工作,中心副主任忻宁用“12345”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字就把全貌勾勒清楚。“1”指的是一个目标——全民健身,虽然形势在不断变化,上海的健身气功工作也在不断坚持创新,但这个目标始终没有动摇。
    “2”指的是围绕两项任务:推广健身气功、维护社会稳定,这也是对“1”的任务分解和细化。
    “3”是指突出抓好三项活动:社区的宣讲活动、百城千村展示活动、健身气功的推广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中心经常聘请高校教师深入社区进行科学生活、体育科普、健身气功历史、功法传授等的巡回宣讲,通过这种活动,高校老师们也了解了百姓的需求,百姓则认知了健身气功的有关知识。
    “4”指的是四支队伍,包括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队伍、健身气功骨干队伍、科学宣讲队伍、信息员队伍,这四支力量构成了上海健身气功工作的主体。而"5"则是指上海健身气功工作开展的支持者,中心积极争取5个方面人士的支持——上级领导部门、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各个兄弟协会、上海的媒体以及一些主要社区。

突破传统 加大宣传

    健身气功推广工作庞大繁杂,而中心的人力、物力又相对有限,但上海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坚持创新工作方法,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和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健身气功工作搞得风生水起。
    中心主任范本浩说,上海的健身气功工作主要立足于几个点,首先是赛事举办突破了传统赛事方法,健身气功的比赛可以放在体育场、体育馆里,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在社区弄堂里进行。其次,健身气功项目不同于其他的体育项目,因此也要突破过去的体育人搞体育比赛活动的传统,实际上,如今活跃在上海各种大大小小健身气功赛事、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很多都不是体育人,大多是社区里的工作者。还有一个点就是建立一支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队伍,依托他们推广发展健身气功,大量的社体指导员活跃在工作的第一线,构成了整个健身气功工作的主体。
    简报制度是上海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个亮点,虽然这种制度并不新鲜,但它却是一个简便、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整个上海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个窗口。上海的健身气功简报并没有固定的出版日期,往往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印发。简报力求全面、简要、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心的工作、站点的动态、活动,以及全市各区、县、社区中好的做法等等。
    忻宁认为,简报这种资料可以让上级领导机关知道我们做的工作、让同行相互之间有所了解交流,对于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编辑的过程也是对工作的再熟悉和再学习的过程,对大家的工作水平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据悉,上海的简报除了发送给总局气功中心,还包括上海相关部门及区县体育局、健身气功协会以及部分社区。

找准定位 稳步推进

    对于行业管理者来说,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应该扮演一个这样的角色?一直是上海健身气功中心主任范本浩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从行业管理者的角度,中心的职能不能局限于搞赛事活动,而是还要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几项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做好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健身气功中来,做好组织可以使我们的管理更加有序、做好监管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服务可以扩大我们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中,健身气功工作毫无例外的也要与整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相适应,要服务于上海城市的发展。范本浩说,作为全民健身中的一个项目,我们一定要主动融入到全民健身的活动行列中。在实施中,要发挥各个区县、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要引起他们的重视,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目前,上海的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呈现出一种“有人、有经费、有活动”的良好格局。从组织上来说,上海健身气功工作的所有体系全部构建成熟,已经形成了三级管理的网络格局。市里有相关的部门做政策引导、总体策划、顶层设计;区里根据地域情况有部门进行具体的工作实施;而到街镇以及下面的站点,都有完整的实施运作单位和体系。
    这两年,上海健身气功工作的队伍建设走上正轨。由于有了人,可以把所有的活动串联起来,把整个工作带动起来。由于在管理员队伍、技术力量等方面得到了加强,所以现在上海的健身气功活动越来越多。
    对于中心来说,在原来百城千村活动的基础上,怎样结合上海城市特点推进工作正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