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身气功站点建设达3711个全国居首

    从2004年的10个健身气功站点,到计划至“十二五”末,山东每个地市建立活动站点300个,全省建立活动站点5000个的努力方向,山东一直在稳步推进健身气功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山东共有健身气功活动站点3711个,覆盖全省17个地市的140个县市区。通过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看管理各个健身气功站点信息,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的信息已经成为可能,这让山东健身气功信息化管理更进一步。

搭建平台 规范先行

    2001年山东省体育局成立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强化了对健身气功工作的行政性管理;2013年成立了山东省健身气功协会,加强了健身气功的社会化管理。2007年出台了《山东省推广健身气功工作管理规定》,对山东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2011年出台的《山东省“十二五”健身气功工作实施意见》,规划了山东“十二五”期间健身气功的发展蓝图和实施做法。对此,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刘明说,强化组织机构和法规政策建设是规范、健康发展健身气功的保障。
    “健身气功站点既是服务群众的平台,也是健身气功工作的抓手。加强站点建设不仅要建立起站点,还要管理好站点。某种意义上说,站点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健身气功工作的成败。”刘明介绍了山东在建立健身气功站点实践中总结的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调查研究,摸清辖区内健身气功站点的基本情况;第二步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同一地域内站点的数量和分布,发挥好每个站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三步是新建站点时,将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站点设立有机结合;第四步是各地分批次建站设点,发展速度必须服从工作质量,发展规模必须掌握在自身管理能力可控制范围内。
    在健身气功站点管理方面,山东还总结了六条经验。一是要严格站点注册审批程序,确保每建一个站点都能纳入管理者视线;二是要选择政治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站点负责人;三是要建立好习练人员档案,统计好练功群众人数,确保对站点规模和习练人员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四是要在培训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时,除培训功法理论和技能外,提高其教学和管理水平;五是要坚持站点年检常态化;六是要实行站点与站点之间互不隶属,不允许出现一个站点负责人负责多处习练站点的情况。

保障得力 落到实处

    由于当前山东各地市和县市区没有独立的健身气功管理机构,刘明介绍说,为确保把健身气功工作深入到基层、落到实处,山东省体育局将健身气功纳入群体工作范畴,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与群体处合署办公,与群体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考核,使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得到了有力的基层体育行政组织支撑。
    据介绍,山东省体育局每年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100万元用于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对新建的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每个补助500元,用于购买健身气功书籍、影像资料和放音设备等。同时,省体育局把健身气功纳入对地市群众体育工作的综合考核内容,每年对健身气功开展好的地市进行表彰。除了表彰县市体育局外,每年还表彰100个优秀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山东还注重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健身气功交流比赛活动,为健身气功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营造了健身气功的社会氛围。健身气功被列入了山东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淄博市把健身气功列为市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各地在举办大型群体活动时均把健身气功列为展示项目;同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健身气功的社会影响力。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