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科技园区白领平日工作周末健身

    每到上班早高峰,北京地铁都会被“压”得喘不上气来,而乘客同样被挤得喘不过气来,记者去中关村采访时也算尝到了个中滋味。当地铁到达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时,车厢里走空了近一半人,他们大都是在这里工作的“白领”。“上班打卡,下班没点”,“白领”之间的对话透露出他们日常的忙碌和压力。
    不过,当5天的工作在忙碌中结束后,长舒一口气的他们愿意利用双休日到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用汗水冲淡工作压力。

搭好平台 “大脑”更健康

    如果将中国高技术产业比喻为一个完整的人,那么海淀科技园就是这个人的大脑。如何保护好这个“大脑”,让其在科技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多作贡献,则成为海淀园区工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记者来到园区工会负责人王晖的办公室,墙上醒目地贴着三张图,那是2012年园区组织的篮球、足球和羽毛球比赛企业的LOGO。
    王晖向记者介绍起园区开展体育活动的点点滴滴,说到经过10年的努力,健身人群不断壮大时,他自豪地说:“2002年组织篮球和足球比赛时,各有8支队,现在已发展到篮球28支队,足球21支队。而参与人数最多的当属群众基础较好的羽毛球比赛,2012年有40支队,500多人参加。像宝洁公司,外籍员工都被吸引来参加篮球赛,中外员工同上场,很像国际赛事。”
    王晖说,在这个园区工作的职员很多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他们可是我们国家的栋梁。王晖提到一名年轻的研发人员,不到30岁就因脑中风而致残,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他说得痛心,记者听得惋惜。“所以要给他们搭好健身的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健身行列,让他们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多为国家作贡献。”王辉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企业都有体育协会,如游泳、篮球等,无论你喜欢什么项目均能找到组织、找到知己。很多企业都为员工提供种种优惠条件,包场地,组织比赛等等,做到职工健身,企业埋单,调动员工健身热情。

缓解压力 拒绝亚健康

    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是该集团马拉松协会成员,身体健硕的他跑马拉松已有13年历史了。他说,现在每周都要跑五六十公里路,这样身体才舒服,“跑步已成为我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今年1月,他率700多员工参加了厦门马拉松赛,“成绩最好的员工用3小时50多分跑完全程,比我还快。”他说,身为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但是通过跑步,自己能有健康的体魄去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同时能舒缓压力,让工作的时候,内心充满“正能量”。  
    记者来到一所中学的羽毛球馆,14片场地已满额。联想员工田雨丰正在打球,扣杀、再扣杀,11比9,他赢了。满脸涨红的他打得特别投入,不到半小时,衣服从上到下都湿透了。“赛后”他对记者说,每个休息日他都会来,因为平时总在电脑前忙,一干就是10来个小时,脖子跟“落枕”似得难受,打羽毛球有助改善颈椎病,“总抬头啊,哈哈哈……”
    在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项目经理的杨毅,每隔几天就得到健身房,或跑步机上跑步,或做拉伸、力量等运动。他对记者说起他的健身理念:“健身不能断,因为通过排汗,可以解毒。另外,健身最适合消除工作压力。”他说到了塑身,表面看似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其深层则看出这个人是否有挑战的勇气,包括挑战毅力、挑战极限、挑战工作压力,等等。“如果有个好身体,人才能自信,勇于挑战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博士生毛刚同杨毅既是同事,也是队友,他们都是单位的篮球队员。现在担任销售部高级总督的他说,对每个人来说,千万不能因为身体处在亚健康时才想到锻炼,而应从小培养好运动的习惯。毛刚从小学读到博士,十几年的读书生活并没让他读成“书呆子”,上学时,他就是体育积极分子,早已将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单位每周给我们在北大篮球馆定场地,所以现在打篮球多点。”毛刚坦言,“销售指标年年涨,压力很大,如不运动,精神会崩溃的。而且体育场所也是一个交流平台,有的信息就来自这里。”
    双休日转瞬而过,“魏江雷们”又将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这里的夜晚又将成为一道风景——一排排写字楼灯火通明;长龙似的出租车排在各大公司门前,等候着加班的“白领”们。然而不同的是,“白领”们经过两天的体能充电,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工作,以充沛的体力承受工作压力。

(郭卫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