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促幸福-上海宝山发展特色运动项目

    在上海宝山,无论是运动场、居民小区,还是健身场所,每天都聚集钟情健身的男女老少。清晨舞动优雅的木兰扇、夜晚跳起欢快的排舞,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正悄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身边的赛事——“百字系列”


    宝山农村区域较广,篮球爱好者众多。以前缺乏球场,农民找块地,踏踏平就打球了。从2005年起,全区打造“宝山篮球城”,篮球便成为一大特色。从设施入手,在100多个村建篮球场,已做到村村全覆盖。有了场地,再推活动,“百村篮球赛”便由此而来。如今,触角还延伸到学校,有34所中小学加入篮球联盟,扩大了体教结合内涵,普及篮球的势头越来越好。
    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赛事,将不同项目送到市民家门口。随着“百村篮球”的开展,“百字系列”赛也应运而生。“百企足球”有声有色,“百队乒乓”红红火火,“百队羽球”热力四射,“百人钓鱼”趣味盎然……


身边的项目——“一街一品”


    来自张庙一支健身团队的队长是位癌症患者,得病后压力很大,生活情绪悲观。加入健身团队后,参加技能培训,每天都活动锻炼。她说健身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勇气,原先医生说只有两年生存期望,现在已过了4年,现在她把女儿也动员到团队中。
    开展市民健身技能培训,宝山尝到了甜头。每年列出培训清单,征求百姓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喜欢什么,就开展什么项目。扯铃、排舞、太极、骑单车、广播操、健身气功、舞龙、秧歌、钓鱼、门球……形成了“一镇一品”,“一街一品”。区体育局局长沈天柱介绍:“特色项目带动了乡镇健身人气,体育生活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身边的设施——“战略高地”


    记者几次晚上到宝山体育中心,都会被健身广场的锻炼热流“震撼”:沿着跑道健步走的人流排成长龙,有老有少;场地若干区域中,跳健身操和排舞的,整齐划一;灯光球场上踢足球的,格外红火;而NBA版标准篮球馆,“高端设施门槛不高”,每天来体育中心的市民有数千人次,每年高达500万人次,被誉为设施“战略高地”。
    全区12个街镇中,每个街镇有健身中心,一个小区建了2500平方米的综合馆。大场、通河等地建了百姓游泳池,解决了农民游泳难。在这里,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以上。
    陶夏芳副区长表示,还将培育十个群体特色项目,开展百个群体精品活动,发展千个健身团队,组织万人体育大会。增强市民对体育的归属感,全面提升宝山市民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

(平萍 邬维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