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夏令营走进北京特殊教育学校

    灰色的天空,闷热的气候,组成了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午后,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一份经过精心准备的“特别礼物”——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同行”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国青少年夏令营特别活动,正等待着上完下午第一节课的孩子们。
    来到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记者发现这里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只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里的体育设施似乎比其他学校更为丰富。“学校现在的硬件没有任何问题,完全能够满足孩子们的选择。”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组老师王连仲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体育活动,学校从开学一直到现在,学生都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组织到一起,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目前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空竹、轮滑、单杠等项目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都有涉及。
    针对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也与普通学校大有不同,据王连仲介绍,在这里的体育教学当中首先要以安全为主,以听障学生的体育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主要以示范动作为主,让学生们看到正轨的动作示范,再配合手语,给孩子们以更为直观的感受。虽然如此的教学方式可能让体育课的难度增加不少,但在这里并没有因为授课难度的增加而减少体育课的数量和质量。“现在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更为专业的活动组织和辅导。”王连仲说。
    “体育对于特殊的孩子们来说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这是所有学生必须享受的权利,其次,开设不同的体育内容,除了能够对孩子的协调性进行训练以外,更多的是从康复方面和人的最基础的感知觉的能力方面来培养孩子。
    “针对智力障碍的学生,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最最简单的摸球、抱球、扔球等基础动作学起,这些孩子们最开始可能连怎么摆臂都不知道,因此针对他们的体育课内容往往是很浅显的。与正常的孩子相比,我们所教的体育课并没有太多的技能性,更多的是常识性的简单活动。” 周晔还向记者介绍说,针对学校智障部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综合课,并没有单纯的体育、语文等科目,而是分为语文综合活动、数学综合活动以及体育综合活动等,在这些课程当中,既要有该课程所特有的东西,同时还有语言、生活适应性、沟通能力的训练都包含在综合活动当中
    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过程中,30多名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各行业的青年代表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从热身训练到跳绳跑活动,再到最后的趣味篮球赛,在给孩子们带来轻松快乐的体育享受的同时,参加活动的青联委员们也被孩子们所表现出的阳光活力所感动。北京市东城区青联主席韩新星也在活动过程中表示:“当我们在多年的公益活动当中看到孩子们有成长有收获,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他们对于社会关爱的感谢并且把他们的爱反馈给社会的时候,就是让我们最为感动的时候。”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