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标准 立规范 垂钓执裁十年后全新启程

    10年前,说起钓鱼,不外乎三五知己相聚池边,享受着“一壶酒,一竿纶”的闲情逸致,10年后,再谈钓鱼,国内外大小赛事络绎不绝,钓技高超者层出不穷。在10年的时间里,钓鱼运动吸引着钓鱼爱好者们的目光,钓鱼运动的发展更吸引着媒体、企业乃至政府的关注。2012年1月9日,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被重新纳入体育运动发展轨道的钓鱼项目开启了自己的全新旅程。协会成立一年半之后,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和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钓鱼裁判员(淡水)培训班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期5天的培训,让所有参训的学员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钓鱼行业规则正在形成,一股积蓄了整整10年的产业发展力量正等待爆发。

经历十年 终成规范

    “过去的10年当中,在没有裁判员称号的状态下,我们通过竞赛培训的形式,共培养了上百名裁判对比赛进行执裁,并且成为现在活跃在裁判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总局社体中心业务三部主任、中国钓鱼协会秘书长尹国臣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钓鱼比赛数量大幅度增加,在比赛数量增加的同时,对国内钓鱼裁判的数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本次裁判培训班应运而生。
    两次培训班讲师团成员,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竞赛委员会主任郝卫东认为:“本次培训更注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授课内容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比赛规则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如果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就很难跟上项目发展的步伐。”
    因此在本次培训讲师们的授课过程中,讲师们的很多案例甚至是上个月比赛中刚刚发生的。郝卫东希望,通过培训让学员对比赛规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了解规则和为什么制定规则,以及规则制定的目的和缘由,知道规则背后更深层次的竞赛理念。  
    尹国臣说,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员在接受了理论知识之后更加深了印象。经过5天对学员从体能,到理论,再到实际操作的全方位培训,不仅让学员在培训结束之后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让裁判员们所表现出精神面貌在培训之后焕然一新。
    总结本次培训,尹国臣表示,全方位的培训内容让学员们很好的适应现在钓鱼比赛的需求,在钓鱼运动未来的发展当中,将对新裁判的培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积蓄十年 只待爆发

    尹国臣说,“裁判培训实际上是为整个钓鱼竞技培养一个健康发展的‘业态’,钓鱼竞技是串起整个产业发展的链条,竞技把所有的方面串起来,钩漂线饵等等都得依靠钓鱼竞赛来展示,如果在竞技比赛是混乱的,将必然印象项目的发展环境,对参与人群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钓鱼运动已经成为了中国钓鱼产业当中最为庞大的支柱力量,本次培训讲师团讲师,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竞赛委员会副主任钟宗庭直言:“没有现在的竞技钓法,中国渔具行业绝对达不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甚至可能连现在规模的十分之一都难以企及。”
    近10年时间里,钓鱼技术不停进化,唯独钓鱼的赛事规范因为“断档”而处于停滞状态。钟宗庭坦言,在近几年钓鱼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弊病是在各级基层钓鱼协会管理出了问题,甚至很多地方由于管理层次老龄化而对新技术和新观念产生抵制思想。
    在钟宗庭看来,此次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为国家级赛事做服务的储备人才,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传递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的信息给各地基层协会,与地方上最活跃的钓鱼人形成联系,让他们了解我们的运营模式,充当国家协会和地方协会的连接人和联系人,从而理顺钓鱼运动乃至中国钓鱼产业的发展道路。
    钟宗庭最后指出:“断档的10年为中国钓鱼积蓄了更为巨大的能量等待爆发,钓鱼规范化的发展,只是为行业发展能量的爆发疏通渠道,只有基层钓鱼协会、钓鱼人、渔具企业,三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钓鱼运动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