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开放场馆规划布局便百姓健身

    “喝啤酒、吃蛤蜊”,青岛人经常以这种热情的方式招待朋友;市南区是青岛市的“金边”,风景独具一格、经济充满活力。而对于青岛市市南区的百姓和广大学子来说,体育场馆公益开放、社区健身场地科学规划,是大家倍感幸福的实事。
    在青岛市市南区少儿体育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刚游完泳上来的几位小同学, 7岁的胡乔楚、8岁的周佳田和11岁的祝涵分别是江苏路小学二年级、八大峡小学二年级和太平路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他们每周都在这个公益开放的游泳馆内业余训练好三四次。据悉,青岛市市南区少儿体育活动中心2012年免费培训了8万人次,2013年争取达到10万人次。这里针对中小学生的免费培训项目有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青岛市市南区青少年击剑培训基地,是全国少数几家能持续输出高素质人才、常年坚持公益开放的击剑场馆。校长孙立明告诉记者,每期培训的学员并不多,一般三四十人,但普及和提高两种层次的都有,新学员先从击剑礼仪学起,“像现在练的很多同学,他们也是逐渐喜欢上击剑的。”另据了解,在全国一些有名的击剑学校,即便是最初级的业余培训班,一个月一般也要四五百元。
    在市南区体校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新世纪小学五年级的郗嘉怡和小伙伴们玩得挺欢,练得也有板有眼。11岁的她从去年暑假开始学,每周练3次,每次1个半小时,“感觉自己体力更好了”。这里每期培训的学员不多,一般不超过20人,但吸引了周边很多家长的关注。这种培训服务如果放到普及程度更高的北京,按室外场地教学一次两小时花费300元计算,每周平均练3次,一个月下来就要花费3600元。
    相比于学生们有组织的公益培训,市南区的百姓们则可以就近找到适合的健身广场。70岁的万金花在天山社区广场锻炼了十来年,作为健身带头人的她见证了健身广场的硬件升级,“去年动工建设的时间不太长,建起来之后大家就方便了,也很少有人再崴脚了(以前地面不平整)。”她常年带领三四十名健身者练“中华功夫”扇、太极拳、太极剑,感觉新修整完的场地真舒服,那股惬意劲儿都写在了脸上。现场有健身者希望在附近配套建个篮球场的,以方便孩子们;还有一些健身者提出了就近配建公厕、晚上健身时能有灯光等建议,市南区体育局工作人员现场回应,并答应及时将群众的心声都转达上去。
    北山体育公园是市南区最大的健身场所,也是人气最旺的健身场所。由于规划合理,分了健身广场、器材区、博弈区、青春风采区、乒乓区、太极区及环形路,几乎每个区域都健身者颇多,且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自发组织。“我十分钟就能跑一趟环形路,然后再上去健健身,挺舒服的。”一位李姓老者告诉记者。
    坚持场馆公益开放,并将于今年实现平均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健身广场的目标,如何更好地盘活体育场馆存量资源,实现体育设施便民服务的增量效益,青岛市市南区体育局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尊重民意、重视实际健身需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邓宇  高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