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女足正处“三岔路口”诸多问题待解
在藏语里,“多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因为这里是通往青南和西藏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8月6日—12日在青海多巴训练基地参加“201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夏令营(西宁营区)”的女足姑娘们在多巴,当然也在“三岔路口”上,毕竟现在我国校园女足的发展,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我们已经有不少校园足球的女足球员入选了U系列梯队,还有几个被杭州西子女足看中了,这应该就是我们校园足球发展的一大成就。”说话的人叫郭晨,是此次带队前来西宁参加夏令营的杭州队的领队。的确,对于拥有自己省市梯队甚至职业队的地区来说,女孩子踢球走职业化未尝不是一条理想的道路,毕竟现在很多省市的女足(甚至是校园足球的女足)都是从乡镇一级地区特招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她们来到城市的一大目的就是想要走上专业甚至职业的道路,改善家庭状况。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U系列梯队、专业队和职业队,像青海省女足就在1994年的“红山口会议”后被切掉了。长期在青海工作的资深足球人安郁杰介绍说:“由于没有专业队,孩子们如果有比赛任务都会被集中到一个中学进行培训,但成绩和效果都不好。”另外即便是进入了专业队、职业队,按照目前我国女足项目发展的状况,球员们的待遇也很一般。
专业化道路存在变数,参与“校园足球”似乎成了大多数女孩子的必然选择,可惜的是,“校园足球”也有很多桎梏没有打破。
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态度。来自太原的校园足球指导员刘涛说:“毕竟现在国内足球环境并不好,家长以及任课老师担心孩子们踢球影响学习,我们的工作存在很大的阻力,虽然现在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一些改善,但还没有完全理顺。”
另外就是四级联赛体系的搭建。现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只有小学、初中两级联赛,虽然之前国家体育总局继续划拨了1500万资金用于高中、大学联赛的启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大学联赛一直没有开展,四级联赛没有有效衔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在小学、初中有潜力、有天赋的足球苗子到了高中、大学就不再继续踢球了,我们的足球人口也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增加。目前在一些校园足球开展得好的省份、地区,已经和当地教育部门沟通,组织了自己的高中联赛,有潜力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特招进入参加高中联赛的重点高中,但在大学的衔接上,现在还有很大的不足。
“现在我们社会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要让我的孩子参与足球,必须要得到回报,比如高考特招、加分等,现在家长让孩子报奥数班、特长班也都是这样的态度,但现在我们的足球实际是很少有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可以通过足球破格进入大学,没有政策保障,家长、老师的态度肯定不积极。”安郁杰说。
专业、校园足球的两个“岔道”被堵死,校园里的“铿锵玫瑰”们也只能选择放弃足球。负责此次运动员评估的张辉对记者说:“前几年夏令营我们注意到了北京队有一个女孩子踢得特别好,我们都叫她‘小马塔’,但后来她就不踢了,我们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踢,带队的老师也不太了解。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尽快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的注册体系,将更多苗子纳入我们的考察、跟踪视线,而不是让她们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