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郁杰坚守“高原绿荫梦”言因热爱足球

    15年前,记者曾读到一篇名为《高原绿荫梦》的文章,文章中记叙了一名在青海高原坚守自己足球梦想的基层足球人;15年后,机缘巧合下,记者居然采访到了当年文章中的主人公,虽然岁月已经在他脸上刻下了很多痕迹,但昔日的“高原足球梦”依旧在他的胸膛里跃动。
    他叫安郁杰,一个在当今足球圈并不怎么响亮的名字,但在几十年前,他却是不折不扣的“足球明星”!
    1969年,年仅8岁的安郁杰在自己的母校,西宁五四大街小学接受了足球启蒙,随后在15岁就入选了青海省省队,“当时我是队里最小的球员,很多人都比我大十多岁。”安郁杰回忆说。也正是因为很小就进入了“专业体系”,才让安郁杰对于足球的感情较之很多同龄人更深、更浓。
    “当时没别的什么想法,就是想踢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踢球的事情。”安郁杰说。1978年,安郁杰代表青海青年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联赛,当时他的对手中就有余东风这样之后震颤整个中国足坛的人物。今年,作为校园足球讲师,余东风来到青海,30多年没见的两人居然还能一眼认出对方。
    1979年,青海足球迎来了辉煌时刻:球队赢得了全国乙级联赛冠军,历史性地升入甲级联赛,18岁的安郁杰也正式调入了一队。“在打甲级联赛之前,我们先是参加了全运会预赛,我忘不了和广东队的比赛,那时候我打后腰,让我盯防容志行,根本就不行,完全被他绕晕了……”安郁杰说。
    1980年的甲级联赛,安郁杰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在前半赛季取得了第9的不错成绩,其中甚至还曾击败过全年仅输一场的冠军队天津队,但还是因为经验、能力不足,赛季结束后重新降入了乙级联赛。之后几年,安郁杰还曾和沈祥福、刘利福、李富胜、奚志康、左树生等“大腕”同场竞技过,但青海足球却再也没有企及过1979年的高度。更让安郁杰遗憾的是,1984年,因为一次严重的膝伤,他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自己钟爱的球员生涯,那一年,安郁杰只有23岁。
    对于球员时代的黄金岁月,安郁杰说:“其实我现在还很怀念那时,计划经济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球队都在一个起跑线,各省都有自己的球队、差距也不大,国内的足球氛围也很好,但随着职业化改革,很多地方的足球项目都被砍掉了,以前人人踢球的场景也看不到了。”
    1985年,退役后的安郁杰进入天津体育学院教练专修班进行了学习,回来后就成为了青海省体校的足球教练。从1987年到1993年,安郁杰曾带出过很多不错的球员,其中马继曾入选过施拉普纳时期的国奥队,李勇则入选了霍顿时期的国奥队。
    1993年,青海省足球项目被砍掉,无队可带的安郁杰很失望,他说:“我已经习惯每天下午4点就带队训练,但球队已经没有了,那段时间我很痛苦,直到现在也很难释怀。”无奈之下,安郁杰停薪留职选择下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在老领导、老教练的邀请下,安郁杰参与组建了青海省足协产业实体,绿茵公司,并将公司所得收益用于青少年足球开展。“我们选择了西宁当地6所学校组建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里的孩子现在也成为了青海足球的希望。”安郁杰说。
    1998年年底,青海省成立了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青海三普队,安郁杰又作为青海省少有的足球人才参与了这支俱乐部的前期组建工作并出任球队副总。2000年,青海三普队解散,安郁杰没有选择继续经商,而是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省体校继续带队,2001年,安郁杰带领的青海省U13队已经就获得了全国足校杯的第15名,之后几乎一年一个台阶,2005年,他的球队甚至代表中国前往意大利参加了“马克·波罗邀请赛”。
    2005年,青海省体校搬迁到多巴基地后遇到了资金困难,安郁杰又重新“经商”,帮助体校成了保安培训中心和拓展中心,目前已经能获得稳定的回报。
    2009年,年近50的安郁杰又“不甘寂寞”地出任了青海省体校训练科科长一职,并兼任省体校足球队教练。安郁杰说:“之所以这么折腾,几次离开足球几次又回来,还是因为热爱,毕竟现在像我这样能一辈子追求儿时梦想的人不多,对于现在的一切,我很知足。”
    在中国足坛,像安郁杰这样有过专业球员背景又做过教练的人很多,但像他这样,能够在一个地方坚守这么多年的人并不多。安郁杰坦言,有不少外地的俱乐部、足校都曾想聘请他,但他还是决定留在青海,留在自己的家乡。“我觉得我就想青海足球这块阵地的一个坚守着,虽然人们都说西部是足球的荒漠,但我还是会用我的一生来坚守。”安郁杰说。
    对于“高原足球梦”,安郁杰说得很简单:“就是希望为青海再培养出一些球员,让他们为中国足球的进步作贡献;将来退休了,就定期到学校教孩子踢球。”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