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绿色健身步道”引领健身潮流

    目前,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开建健身绿道。而作为江苏省在这项工作上的“先锋”,无锡的绿道建设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在无锡,绿道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健身步道。
    健身步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健身步道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因此,无锡市利用太湖流域的丰富自然、地理资源,整合开建健身步道工程,并将健身步道建设作为无锡市实施健康城市“八大行动”之一。合作共建、因地制宜,根据建设各类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标准规范的通知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就近方便、安全适用的建设原则,建设一批群众欢迎、管理规范的健身步道,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让健身步道的建设面向社区、向群众居住点靠近,向农民集中居住点延伸。目前已经建成健身步道86条,今年计划再建50条。
    无锡的健身步道可分为折返式、循环式和登山式等类型,长度不少于500米(设置在居民区的不少于300米)、宽度为2至3米。每100-200米设置一个标注点,提示居民健身运动量及能量消耗相当量。步道有统一标志,并配套健身步道解说、线路地图等;步道两侧设置“健康无锡”相关背景知识、健康理念、温馨标注、健康贴士等,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营造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步道沿线局部加宽形成节点,适当设置健身路径、晨晚练点、休闲坐椅等设施、场地。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安全提示牌,如小心路滑、防止溺水、老人不宜等提示信息。
    健身步道的建设只是在硬件设施上的加强,要真正让步道起到促进全民健身的作用和目的,其软件配套同样不容忽视。在硬件推进的同时,无锡市体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居民健身意识,制定了健身步道建设指南。借健身步道建设的平台,向市民广泛传播以“控油、控盐、控烟、控体重”、“保持心理健康”、“运动促进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普遍提高各类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身技能掌握率,有效提升人群健康水平。
    健身步道建成后,无锡市为此配备了一套管理措施。步道管理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在社区、乡镇、公园、住宅小区兴建的健身绿道,由所在社区负责使用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维修制度,保证各项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无锡市每年增加对公共卫生和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坚持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无锡市体育局等部门对各地步道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建设数量和质量实施专项建设补助、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

(甘亚逊  姜智超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