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坤中国体育健儿冠军路上的护卫使者

    一个最平常的问题:如何创造最大人生价值?在李旭坤主任医师的人生历程中,最大价值体现在他高超的医学水平和他那双神奇的“双手”。
    李旭坤,我国运动创伤学科著名专家,一个经常谦虚地称呼自己为“还算一名合格的医生”的中国体育健儿成功路上的护卫使者。

第一面,他很普通

    初次见到李旭坤是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一间由病房改成的办公室,门牌号402。房间里摆设简单,最显眼的就是安放在办公桌旁边的一张病床,代表着这位老专家似乎随时要进入施治的工作状态。
    有些消瘦,也有些普通,这就是运动创伤界赫赫有名的专家吗?采访体育科技工作近10年的记者和他未曾谋面,百度上找不到他的照片,更难见到只言片语对他的报道。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手劲儿”不大的人,曾是四届夏奥会和四届冬奥会国家队奥运备战医疗科技专家组主要成员,足迹几乎遍布全部国家队集训地。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李旭坤用他那双手撑起了许多运动员的拼搏之梦,他用卓有成效的医务监督和别具一格的按摩康复手段,保障运动健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今年62岁的李旭坤已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耳顺之年的他应该是归家安享晚年,但他依然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1977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从分配到国家体育科研和专业医疗机构至今,他已记不清为中国的多少名运动员做过治疗,甚至一些国家重点运动员因运动创伤被宣判不可能再进行训练比赛,但经过他妙手回春,使得他们重回赛场并取得佳绩。
    李旭坤常说,运动医学是和竞技体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作为运动创伤的医生,时刻要以运动员为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伤病困扰,保证他们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话容易说,事不好做。近40年来,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医生的李旭坤在波澜不惊的从容中一次次通过自己的“妙手”让运动员的伤病实现了惊天逆转。

那一次,他将老伴儿带在身边

    2012年6月下旬,正值伦敦奥运会备战紧要关头,中国跳水队双人10米跳台选手曹缘突发严重腰部伤病,已一个多星期时间不能正常训练,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3、4、5腰椎椎板狭部不连”,一旦引起骨折滑椎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能不能继续进行训练和参加奥运会?此事已严重影响到国家跳水队奥运会比赛的战略部署。关键时刻,跳水队与运动员所在省市部门领导紧急向李旭坤求援。事发紧急,李旭坤一刻都未耽误地赶往国家跳水队训练所在地,到达基地后马上就开始了会诊。经过临床检查诊断分析,李旭坤认为,曹缘腰椎的病理改变是先天性发育不良,但临床症状主要为腰部肌肉劳损所致。根据运动员的临床症状,结合项目特点,他为曹缘制定了治疗、康复训练与专项训练调控方案。由于李旭坤与跳水队有着多次合作,与领队、教练、运动员多年所建立起的信任,让跳水队领导果断决定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渴求他能亲自为曹缘进行医疗攻关,李旭坤答应了运动队的请求留在了跳水队。当天下午曹缘经李旭坤的手法治疗与功能康复训练后,就恢复了陆上和弹网上的部分专项技术动作训练,腰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李旭坤的科学辩证施治立显效果!随后曹缘一边接受李旭坤的治疗,一边逐步恢复训练,三天后曹缘参加队里的测试,竟然成绩达标!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曹缘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除,完全恢复了正常训练。接下来的伦敦奥运会,曹缘和他的搭档夺得了10米台双人跳水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回顾为曹缘伤病医疗攻关这段经历,李旭坤的眼睛里泛起了晶莹。记者了解到,这晶莹背后是他对老伴的深深歉疚之情,这晶莹是一个男人铮铮铁骨背后的柔情。了解这段经历背后故事的人都知道,在为曹缘疗伤这段时间,李旭坤的老伴正在脑梗病重期间,每天都要输液治疗,他们的儿子当时在国外,但为了国家的利益,李旭坤将老伴委托邻居和朋友照管,义不容辞地奔赴了跳水队训练前线。后来当老伴病情稍有好转,在跳水队领导的协助下,李旭坤将老伴接到跳水训练基地,他一边为跳水队开展医疗科技服务,一边细心照顾生病的老伴。他对国家大家和对自我小家的双重尽责,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人对“责任”二字的诠释和坚守。

那一刻,他选择留在中国

    忆往昔峥嵘岁月。回首过去,李旭坤说,我出身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理所当然。
    业精于勤,由于在运动创伤治疗方面的刻苦钻研,李旭坤的名声渐渐传扬开,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首批运动创伤治疗方面的精英,他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他独到的运动创伤治疗手法,也为他搭建起国内外广阔的舞台。他曾为一些国家领导人做过治疗,许多外国驻华使节也慕名前来找他求治伤病。
    1985年,由于李旭坤在运动创伤医疗方面的突出成绩,作为学术交流,他被派往日本工作。当时,受出国大潮影响,很多人移居国外。1987年,李旭坤学术交流工作两年期满归国前,日本方面为了留住李旭坤, 为他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这其中包括为他的家庭办理移民,但李旭坤丝毫不为之所动,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那一刻,他选择祖国,是他对祖国培养的感恩之心和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多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一等奖与个人贡献一等奖……这些年,李旭坤获得了多少荣誉,自己竟都记得含糊不清,记者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查阅,才发现这些嘉奖实实在在地证明李旭坤已经在这个领域是少有的顶级专家。
    对此,李旭坤深情地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反哺报恩让我选择祖国,为国家体育事业工作是我不二的选择,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夺取金牌、为国争光,也要能让他们在退役后有更加健康幸福的人生;至于今后的荣誉,我希望更多的留给年轻人,他们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

这一生,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和大多数专家不同,李旭坤带研究生不多,但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手法。多年来,李旭坤不仅注重个人医术的钻研和提高,他更注重对后来者的培养。每次下队为运动员会诊疗伤,都把诊治现场当做培养后来者最好的课堂,手把手地教队医怎样检查诊断,怎样治疗,制定哪些康复训练和专项训练调控计划与措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感悟的经验传授给队医,用此方式教育队医以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李旭坤在总结他运动队医疗科技服务成功经验时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创伤医疗专家,首先是一名合格医生,还要成为半个心理医生、半个教练、半个领队。他每次下运动队巡会诊时,对每个运动员伤病的受伤原因和损伤机制予以详细了解与分析,对其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细致检查,力求准确地作出医学诊断。其后为队医制定有效可行的医疗方案与具体治疗措施,对队医在医疗技术操作程序、方法进行认真的示范指导,使队医能掌握治疗技巧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向教练在训练调控、体能康复训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运动员伤病的康复,恢复与提高训练水平。同时还对运动员就其伤病情况和所制定的医疗、康复及训练调控方案进行认真的解释,使运动员了解自己伤病情况,积极配合治疗,充分理解体能康复训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意义,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消除心理障碍和增强战胜伤病的信心。在为每个运动队进行伤病巡会诊后,根据运动队项目技术特点对运动队伤病发生的规律、原因、机制进行认真分析,为运动队在伤病预防上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运动队提高伤病预防水平,减少伤病的发生。由于李旭坤高度的敬业精神与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受到各运动队热烈欢迎与赞扬,更有运动队把他当做自己大家庭的固定成员,每当奥运备战年到来时,就热切地呼唤他回家。
    守望成功,人之根本。但这样人性化的理念,更造就了他的精神内涵。
    完成了对李旭坤的采访,话别时握着他那双有力的手,记者不胜感慨,正是这双手,挽救了多少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托起了多少运动员的冠军梦想!同样还是这双手,以其独到之处筑起了科学备战奥运的医疗保护长城。

(曹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