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颁校体计划 中小学须会两项体育技能

    北京市近日发布“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计划”显示,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三提高、两确保、一下降”的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确保本市100%的中小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确保8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全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和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
公共体育场馆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据介绍,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接近60%。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4.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使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今年开始北京市将启动实施师资队伍配备与提高工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工程、体育场馆设施共享与建设工程和体育工作督导与评估工程等四项工程。
    北京市教委表示,各区县和学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用3年时间,确保在编制标准内多渠道、足额配备体育教师,并研究制定体育与健康教师基本专业标准。从2013年开始,由市教委采取统一招聘的形式,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的培训。
    同时,从2013年起,各区县统筹区域内体育设施资源,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另外要求各区县推进“两馆一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标准化建设,新建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及设施要靠近学校出入口,便于在节假日及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向学生和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在节假日应向周边学校和有组织学生社团免费或优惠开放。
学生每学年5元标准上保险
    北京市教委表示,市、区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修订《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将体育卫生工作的评价权重提高到20%,并从2014年开始实施。通过3年时间,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成16个区县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完成辖区内每所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区县、学校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区县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计划”要求,学校要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必须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群众性体育与竞技性体育的关系,开展阳光体育展示活动,引导区县和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人人有爱好、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的格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加大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布局和规划,完善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在做好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校方责任保险的基础上,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以每生每学年5元的标准,为学校投保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有效控制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风险。
    此外,北京还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工程,每年举办《标准》测试赛,对上报数据及测试赛数据等进行科学分析,形成《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张旭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