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窝家现象普遍户外活动应被重视

    假期里的孩子在哪里?如果不提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还没有什么特别的触动。可是,一旦真正想这个事,很多人就会发现,和上学时相比,我们能在外面见到他们的机会甚至更少了。
    按理说,不用上学的孩子们应该在大街小巷嬉戏玩耍,三五成群到处可见。但事实是,这样情景很少,与庞大的中小学生数量相比,微不足道。对于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让他们待在家里比在户外更让人放心,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夏令营,那么单独外出应该是被严格限制的。
    这也是近一二十年来的越发严重的一种现象。“成人世界对于孩子们过于凶险”,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所以在寒假、暑假这样较长的不用上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孩子们和外界少接触,至少不要单独接触。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能够不费太多力气地把孩子们乖乖“圈”在家里,甚至不用大人看管。
    电脑、手机、电视,这些现代化的工具配以无所不能的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对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的诱惑力和控制力已经大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它们可以让任何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宅”在家里。有时,这些工具与暑假作业配合作用,可以完美地占据掉孩子们一整天的时光,大人们也就可以安心工作,而不必担心他们在外面惹祸生事了。这一点,对已有一定电脑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更是有效。所以,暑假、寒假中,我们看不到过去那种“圈”起来的孩子们得到解放的兴奋,如今,他们只是从一个“大圈”转到另外一个“小圈”,甚至是更加孤独的“小圈”。
    这其实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无奈,上世界7、80年代那种居住条件、社会氛围造就了孩子们假期中成群结队玩耍、嬉戏的场景,而如今的孩子,离开了校园,他们要再找到校园里的伙伴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方便、安全。而对于一些农村的孩子来说,假期比平常更为珍贵的地方在于,他们可以与打工在外的父母相聚、享受久违的亲情。
    种种矛盾和无奈使本该“动”起来的寒、暑假沉静下来,能无拘无束快乐地跑、跳、玩、闹,渐渐远离这一代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过暑假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把“宅”在屋里的孩子们引到户外,却不是单纯的说教就能实现的。也许,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通力协作。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