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体育惠民铸就幸福牧民球场赶上城里

    “娃娃们在家门口也可以像在省城的体育公园里一样打篮球了,这么漂亮的篮球场我们牧民很喜欢。”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恰盖乡牧民周挂才让激动地对甘肃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
    “草原上的人从小就喜欢打篮球,我们小的时候,村里的简易篮球架就是把挂有铁圆圈的木板钉在一根木头柱子上,插在平整的草地上,我和伙伴们就是这样打篮球的。”
    “十年前,牧民自发平整了一块土场子,又集资600元从兰州买了一副直埋的篮球架,孩子们可以在场上奔跑投篮,尽管个个手沾尘土,但依然充满欢乐。”
    “五年前,乡上做了两块三合土场地,省上给配了两副篮球架,乡里的年轻人周末经常结伴骑摩托几十公里跑过来打篮球,就像赶集,很热闹;后来有的村里搞活动,他们就到乡里借篮球架,发动村民开两台‘三马子’运送。”回忆起往事,苏奴东珠乡长如数家珍。
    恰盖乡就是甘肃省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体育健身已成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
    从2011年开始,甘肃省政府连续三年投资上亿元在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新建100个体育健身中心并列入“十大惠民工程”为民所办实事中。三年来,体育惠民工程已遍布甘肃14个市(州)、甘肃矿区、86个县(市、区)的209个乡(镇)、91个社区,新增体育面积96万多平方米,惠及各地民众420余万人。在省政府体育惠民工程的引导下,省体育局多方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689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了346个乡镇农民健身提升工程,一万余套健身路径工程。
    今年,省体育局在全力备战全运会的同时,始终把体育惠民工程建设作为全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活动,通过“早做计划、认真安排,严格标准、提高质量,强化责任、注重督查,逐个验收、狠抓落实”等做法,全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建设。
    家住嘉峪关市明珠社区的王大娘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住的地方,楼下院子里停满了车,出了大门到处都是车,想找个好的健身场所还要走到5公里外的广场上。现在住的这个小区,楼下除了有绿化,还有这些方便的健身设施,老人小孩都十分高兴,非常受欢迎,不出门就可以锻炼身体。”
    多年来,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一直是困扰居民进行健身的重要因素,没有足够的场地条件也是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的一个难题。今年,嘉峪关市在一些新建大型居民小区里配套硬化一些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明珠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企业投入近百万元,省级扶持资金30万元,建成了31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包括2个标准硅PU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2个硅PU羽毛球场,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供居民健身锻炼。
    “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健身场地设施,是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地方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年我们县、乡两级政府都配套了一定资金,用于完善体育惠民工程的辅助设施,让群众更好地进行健身娱乐,也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漳县副县长包俊林说。
    “体育惠民工程真好,我以前老操心儿子,生怕他在网吧玩游戏学坏,现在好了,场地建好后社区经常搞比赛活动,他每天做完作业后,就到附近的灯光羽毛球场打球,再没去网吧玩,吃饭不挑剔了,身体也结实了。”永昌县康苑社区的李大姐在室外漫步机健身时,感动地对工作人员说。
    在革命老区庆阳环县,农民自发地组织乡镇间的农民篮球交流赛,今年有10余乡镇不定期在已建好的演武乡、木钵镇、洪德乡体育健身中心进行篮球比赛,一年下来有30多比赛,被当地群众称为“环县NBA”。
    体育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以往的陋习减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乡村、社区的文明新风频出。

(王燕  黄英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