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体操兴趣别让大众体操远离校园

    19世纪初,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道德风气败坏等问题困扰着英国公学自身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便是由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所引领的英国公学改革,正是在这次影响着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改革中,体操、马术、击剑、中长跑等体育项目被正式引入公学教育,托马斯·阿诺德认为,体育可以加强年轻人优良性格的形成,“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也深为后世所推崇。
    时间回到21世纪,有关学生体质和学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现在到了这个节点,我们面临的问题至少从学校体育这方面来说,与英国公学改革时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学校体育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而能够让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得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体操、游泳等体育项目也应该肩负起不可推卸的重任。
    说到体操,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其与奥运、金牌等等词语相联系,在罗超毅看来,虽然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对于体操项目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能代表体操的全部。人们对于“体操”的“片面”理解,使得本应在学校普及和推广的体操项目现在却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高危”项目。
    “体操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广播体操到现在流行的健美操、啦啦操、排舞、广场健身操舞等等项目都应该属于体操的范畴,或者称之为‘大众体操’。”罗超毅介绍说,2011年在洛桑举行的第14届大众体操节上,从幼儿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全世界一共有22000多人参加,由此可见,大众体操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就国内学校体育开展的情况和目前学校学生的身体条件而言,罗超毅认为:“体操项目走进校园首先要确保安全,而现在孩子们的体质并不适宜一开始就参与到具有一定难度的竞技体操的项目里面来。”因此,在校园中开展以“大体操”为主的带有群体性质的体操项目,是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
    目前,体操中心已经在“亚洲体操之城”——湖北省仙桃市、“贵州省体操之乡”——贵州省榕江县以及体操中心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一市、一县、一区”体操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力求率先在具有一定体操运动基础的城市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到体操项目当中来,将体操做成城市运动的主打项目。
    “当‘大体操’项目逐步走入校园之后,我相信,在参与进来的青少年学生当中,一定会有一部分孩子,对于体操运动产生兴趣,逐步追求更高、更强,难度更大的项目,最终成为竞技体操、蹦床、艺术体操等项目的后备人才。”罗超毅说:“未来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标志着中国的竞技体育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即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是在一个广泛的普及基础上形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精英队伍。”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