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少体校在困境中执著坚守 圆梦五环
|
|
|
简易的跑道,简单的器材,简陋的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跳水陆上训练房”——简朴少年邱波从这里跳向伦敦奥运会十米台亚军、2013年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冠军。在“陆上”练出跳水冠军,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立于1974年,现开设田径、体操、跳水、篮球、皮划艇等共12个项目的训练课程。全校注册学生300余人,其中住校生80余人。内江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自1990年四川省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后,内江市再未修建过大型体育设施,已有的训练场馆面积狭小,设施简陋。1998年行政区划以后,市财政每年拨发的体育事业经费只有10万元,直到2008年情况才有所好转。场馆陈旧、设施老化、器材落后、资金匮乏挡不住内江体育人对于体育的执著与热情,在困境中坚守图强,内江少体校培养出了悉尼奥运会柔道冠军唐琳、伦敦奥运会射击季军喻丹等多位世界冠军,创造了一个个“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的内江传奇。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鸡窝’。”邱波的启蒙教练、内江少体校跳水教练郭川说,“好就好在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家。住校生一日三餐均有体校负责。他们5点放学后回体校进行两个小时的专项训练,随后吃饭、洗澡,晚八点准时上自习,9点教练值班查房。在校期间,教练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既当爹又当娘,督促照顾孩子日常的学习训练生活……”
邱波的一战成名打响了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招牌,家长将孩子送往体校训练的意愿更强烈了。“现在大多数家长不以让孩子成才、拿金牌为目的,而是为锻炼孩子身体素质,培养孩子意志品质。”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副校长林春晖说,“我校原先采取‘三集中’管理,自备文化课老师,自行教学。但自2007年起与内江七中联办成都市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后,我校初、高中学生均由七中负责教学升学工作,市体育局所属场馆则对七中免费开放,两方互惠互利,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目前,住校生每人每月缴纳400元伙食费,住宿费、水电费均有体校贴补。“400元每月的伙食费实在不能保证孩子们营养供给,每日中、晚餐一荤一素,只能做到让孩子吃饱,离吃好还有一定距离,但这400元已是部分家长能承担的极限了。不过随着国家少年体校管理办法的出台,内江市财政局将下拨每人每日不少于20元的伙食补贴,这对提升孩子生活水平有极大帮助。”林春晖说。
谈到现阶段教练、教师编制,林春晖说:“目前学校共有专职教练22人,文化课教师4人,前者负责孩子的专项训练,后者负责孩子的晚自习与课后辅导,各有分工。从绩效上看,为着力激发教练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始终向一线倾斜,教练员的收入要高于普通教师。”
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美好的。近年来,内江市体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已被国家体育总局两次命名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邢璐/文 白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