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所民办体校坚守16年为圆“游泳梦”

    1997年,体育俱乐部和私立体校在国内并不普及的时候,李新双毅然辞掉了四川省省队教练的工作,成立了致力于推广普及游泳和花样游泳的新辰体育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新辰”)。这所学校是当时四川第一所民办体育学校。
    16年的时间里,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上百个全国冠军,上万名孩子在这里学会了游泳。四川省体育局学校体育处处长李以庆曾这样评价:“新辰的成功,为业余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我们不是‘歪’学校”

    可就是这样一个“模板”,起步却并不轻松。16年前,新辰的教职工只有4人,不仅管训练,很多招生和业务都需要作为校长的李新双自己去谈。她坦言,那时候了解民办体校的人还很少,“很多人都害怕是‘歪学校’”,想要“敲开”一所学校的大门,大多数还是得靠自己当运动员和教练时积攒下来的“私人关系”。
    但即便是这样,李新双吃到的“闭门羹”也不在少数。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去成都的一所重点小学商量选苗事宜时,校长毫不客气地把她赶出了办公室。“关门时那‘砰’的一声,说实话,真让我憋屈、失望……什么情绪都有,特别难受。”李新双感慨道。
    尽管遭到拒绝,但运动员骨子里那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却被激发了出来,李新双再次敲开那位校长办公室的门,“我告诉他,‘你可以赶我走,但有两句话我必须说:我的学校是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正规学校,不是‘歪学校’。我办学的初衷是为国家游泳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和你们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栋梁是一样的’。”也许正是这番话打动了那位校长,李新双被同意在学校里进行选苗和招生,“当时一个班一个班地讲解、发资料,都要累吐了,可突然有这么多好苗子坐在我面前供我挑选,又感到兴奋、鼓舞、欣慰。”李新双说。

“要发展必须体教结合”

    新辰与学校间最初的“游泳合作”就是在这样的举步维艰中建立起来。但李新双也深深认识到,这样“进校宣传、课后培训”还远远不够。对于未来,这位刚刚转型的校长看得很清楚:“不管是游泳项目还是新辰本身,要发展必须走体教结合的道路。”
    基于此,一方面,李新双在平时的训练中反复强调“业余”,坚持“不占用学生1分钟的上课时间”,一方面也开始尝试与不同学校展开各种形式的“探索式合作”。1998年,第一个机会袭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率先对这所新兴的民办体校伸出橄榄枝,由双方共同培养学校的艺体特长生。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学校负责文化教育,新辰负责课余体育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届下来,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得到了保障,游泳也在国内外比赛中勇创佳绩。毕业时,许多学生都凭借着体育特长的优势,被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录取。
    从今年开始,新辰更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拓展了合作形式,开始在学校普及开展游泳、花样游泳、水球特色体育课程,让水上项目真正“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同时,新辰与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的“体教合作”也顺利展开,双方就学校课程改革、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普及推广游泳等方面展开多元化合作,并计划于5年内在全区普及游泳课程。

“让全市青少年学会游泳”

    在文化教育之外,注重个人素养是新辰的又一特色。“要学游泳,先学做人”已成为这里教练和家长的一种普遍认知。在学校的训练馆里,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名教练正带着一群四五岁的孩子练习游泳,孩子们不仅着装、背包整齐统一,连放在泳池边的拖鞋鞋头都冲着同一个方向。旁边一名等候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入学后,教练首先教的不是游泳技巧,而是各种礼仪规范、行为习惯等等。一学期下来,这位家长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孩子“不仅游泳有了长进,整个人也长大不少,懂事了”。
    得到家长认可的还有不断打通的出路。在学校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新辰已与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签订了双向人才输送协议。每年高校会从新辰选拔体育特长生,而新辰则为这些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16年的坚守,新辰成就了无数成都孩子的“游泳梦”,也收获了自己的“游泳梦”,成为一所有35名教练、5所分校、100多名员工的知名民办体校。而未来,这个“梦”还在继续,李新双的愿望很大——“让全市青少年学会游泳,让更多热爱游泳的市民得到体育锻炼”。

(卢苇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