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育场馆还体于民对外开放闯出天地

    位于济南市中心区域的山东省体育中心,自1988年落成投入使用以来,其“一场两馆”的工作重心一直是“竞赛服务、全民健身、创收经营”,竞赛服务保障和经营创收占了很大比例。今年,这种延续了25年的运营模式被彻底颠覆,退商还体,用之于民,把服务全民健身作为第一要务,完善功能、公益开放、服务创新……山东省体育中心在观念和思路上的转变以及进行的有益探索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实惠。

敞开大门 变化大

    68岁的王建林住在山东省体育中心附近,从年轻时他就养成了晨练的习惯。老王每天都要围着这座为承办首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而建的体育场转上一圈,兴奋之余,他心底难免又生出些许遗憾,尽管他在体育中心的筹建过程中,也像山东8000万人民一样,捐了钱、出了力,可作为普通市民,他只能每天面对着冷冰冰的大门,望“场”兴叹。20多年间,偌大的体育中心院内,除了户外健身路径等几处设施外,他和老伙伴们可以经常免费锻炼的设施不多。
    从去年开始,老王再来晨练的时候,发现这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昔日的两片停车场改造成两大片篮球场,安装了20多个崭新的篮球架,总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体育中心的管理者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篮球主题公园”,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免费向市民开放,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这里打球的人都要排队等候。
    老王渐渐发现,不仅“篮球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就连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等“内部”设施也都开始以不同方式向市民敞开大门。有的象征性地收取点管理费,体育场内场地在早晚晨练时段干脆免费开放了。这种“突然”的变化,让老王这样的普通健身爱好者感到“惊讶”,但作为体育中心的管理者却有不同的感受,“顺应百姓需求,带头转变职能,向社会开放”,这是社会发展和服务理念转变的必然选择。

退商还体  利好多

    省体育中心负责同志介绍说,多年以来,省体每年承接的足球中超联赛、CBA男篮联赛等系列赛事,服务省跳水队、足球队训练,各种商业展销、文艺演出等,占用了主要的场馆资源。经营创收的压力挤压了服务大众的空间,体育场等场馆基本是封闭管理。近两年来,在省体育局的支持下,省体育中心开始重视和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从去年开始主动将工作重心向全民健身转移,把服务全民健身摆在首位,“全民健身、竞赛服务、场馆经营、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驻训保障”6项任务整体推进,收缩体育场馆主体场地其他经营创收份额,把“以人为本、惠及百姓”突出出来,尤其是室外场地“退商还体、服务大众”成为主旋律,延续了20多年的管理模式被彻底颠覆。
    去年5月10日,占地4000平方米的篮球主题公园南区建成开放,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也吸引了驻济媒体的关注。今年7月,篮球公园北区和体育场南侧约1500平方米的健身长廊建成投入使用。体育中心体育场在更换了塑胶跑道后,自今年8月1日起,晨练时段免费向公众开放。体育馆将二层环廊开辟为乒乓球、老年健身舞练习场,游泳馆为了拓展跳水池区的使用功能,对跳水池垫层进行了改造,专门用于青少年游泳培训。据悉,明年省体育中心还将启动体育场南侧的训练场外场的改建工程,改造成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及其配套设施,力争8月8日向社会开放。同时,开辟专区建设全民体质监测中心。全面完成打造“省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基地”新形象的整体框架思路。    

探索模式  前景广

    省体育中心负责同志对记者说,为了给市民留出更多的休闲健身空间,省体育中心在室外场地的使用上将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退商还体”的指导思想,彻底从经营创收向服务全民健身转变。虽然在运行管理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大的方向不会改变。据介绍,仅篮球公园和健身长廊开放,体育中心就聘请了12位管理人员,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场地、人员管理规章制度。他们还根据市民要求设定开放时间,配合公安部门要求完善监控、广播设备,定期邀请医学专家进行急救等方面的培训,给各场地配备简单救护设备。
    山东省体育中心的一“开”一“免”带来了场馆运行的新变化。体育中心领导班子对保持这种良好态势的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新思路。继续挖掘潜力,扩大场馆开放时间和力度,巩固和完善现有全民健身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质;还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设定一定的专项资金,使更多的单位来省体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享受更大优惠;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场馆和人员优势,不断创新群众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开辟多元服务,争取形成一批常态化的由社会健身大众广泛参与的品牌比赛活动等。
    在省体育中心北门标志塔下的环形石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建设单位和个人捐款者的名字,它标志着这是一座集全省人民智慧和财力、物力、人力而凝聚成的“人民体育场”,“还体于民”正逢其时、天经地义,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本质的回归。

(马国庆  魏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