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口头村因与登山结缘重焕新生机

    有人说,回忆就像珍珠,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串联而成,但每个事件中却都不乏那么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影。对我来说,2013年的人影一定少不了的,就是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的父老乡亲们。这个位于怀柔城区西北部,仅有1089口人的小村落,最近5、6年时间,在附近的十里八村甚至是北京城区都声名远扬,只因为村里的一座不过388米的圣泉山。从2006年,村里成立村级登山协会和北京圣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后,登山让这个冷清的小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登山村”,村民的收入也翻了几番。
    对口头村的记忆中,有80岁的许连启、63岁的韩书诚和78岁赫文起。这几个“村里的老人”知道我的来意,热心地带着我爬上了村后的圣泉山。老人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他们的话说,“年轻时在山上劳作,没想到临老了居然还能在山上登山健身”。在多年的登山锻炼下,老人们身体倍儿棒,腿脚一点不比小伙子差,晚年生活幸福安逸。
    记忆中还有村里的民俗户曹晓娟。2006年以前,曹晓娟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为了生计在外打工。景区建成后,她响应村里的号召,第一个回村报名参加了民俗户建设。经营7年来,随着圣泉山登山旅游的快速发展,曹晓娟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真诚的喜悦,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也深受鼓舞。谁说全民健身只是“老头老太太动动胳膊跳跳舞”?它带来的实惠和正能量如今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口头村村民的脸上和腰包里,造福着一方百姓。我们也希望,这样的全民健身能越多越好!因为对老百姓来说,对我们群体记者来说,这些比拿几块金牌更加实在,也更加让人感动!

卢 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