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群众体育工作深入街道发展社团

    北京西城区牛街西里二区社区位于牛街大街西南侧,常住人口3048户,居民9632人。社区文体委员马瑞铭介绍说,社区成立了太极拳队、柔力球队、舞蹈队等8支文体队伍和若干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今年社区在街道的支持下,对社区内的老旧健身器材全部进行了更换;社区与辖区单位军休所达成协议,每周二将舞蹈训练教室向社区开放,解决了社区舞蹈队排练场地缺乏且不固定的问题。
    不仅如此,社区还利用辖区内资源举办了社区健步走、社区“和谐杯”乒乓球比赛、“民族之光杯”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民族团结杯”象棋赛等。马瑞铭说,今年7月,社区还组织开展了“强身健体 共筑梦想”民族趣味运动会,设置了以牛街掷子为主要内容的表演项目以及踢毽、飞镖、拔河等趣味性强的7个竞赛项目。运动会还首次使用了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体质促进项目配备的健身器材,增设了手卷辘轳、翻转大牌、蚂蚁搬家、滚球速跑等健身项目,居民们积极参与其中。
培育和发展社团组织
    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范本。对此,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程说,当前在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还要培育和发展社团组织。现在体育局正和各街道进行沟通,计划在每个社区成立体育协会,负责社区日常小型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目前社区体育协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之中。争取明年上半年将区级和15个街道级的体育社团组织框架搭建好,到明年下半年体育活动进入“旺季”时,让社团组织逐步发挥作用,在推进社团组织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的同时,体育部门则担负政策制定、提供经费和场地等支持、进行监督等工作。
    王程说,到2015年底,辖区内255个社区都将创建为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让社区居民日常健身有场地、有组织,且可参与日常体育活动。明年体育局将为每个社区培训两名社体指导员,同时还将对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充分发挥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让他们至少服务身边的30至50人。
    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发展。2013年西城区全民健身经费首次突破人均10元,达到10.82元。“西城区群众体育专项基金”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接收捐款400余万元,已投入到什刹海环保健步行等全民健身活动中,下一步或将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方面。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吸纳社会空置土地为健身服务,在广外荣丰社区通过建设专项球类活动场地、健身路径等方式拓展了健身场地面积。与此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公益事业,与羽毛球俱乐部合办羽毛球比赛等。
工作下沉至街道
    今年,西城区体育局开创性地提出了街道群众体育工作考核方案。西城区街道群众体育工作业务考核试行方案中考核内容涵盖了群众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街道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体育协会、社区体育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向市民提供健身服务”,“全民健身路径更新”,“开展‘一街一品’活动”等。
    目前辖区内各街道已依据考核标准开展了自查自评。负责统计各街道自评分数的西城体育局群体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终的平均分还不到85分(满分100分),这分数低于我们的预期。在自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问题,暴露了街道群体工作中一些薄弱的环节。如在“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测试人数占本辖区总人口的比例”这一项上得分较低,而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是我区的一大特色与优势。从自评情况看,各街道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之外,未能引导更多百姓参与体质测试,让更多百姓受益于科学健身指导。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