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学者:课外体育锻炼缺少评价措施

    大学生体育成绩合格、多数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体育合格,但大学生的体质却在逐年下滑。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一民博士建议,大学体育必须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增强体质为中心进行改革,把大学生4年课外体育锻炼健身纳入体育学分制管理,是大学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王一民博士刚刚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试行健身活动量等级评促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王一民把掌握体育锻炼健身的方法、测试体质健康状况和养成体育锻炼健身习惯称为大学生的“健身三要素”。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存在“健身三要素”缺失,如只上体育课不从事课外体育锻炼健身、体育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健身达不到三次。
    造成大批“健身三要素”缺失型大学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学体育评价偏失。王一民说,目前大学体育对大学生需要的“健身三要素”的评价,只重视健身方法而轻视健身行为过程效果和健身习惯养成的评价偏失;以及对“健身三要素”波动性特征缺少约束力的管理与评价措施。
    王一民认为,制度和管理两个因素造成了大学体育评价偏失,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轻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教务管理者比较关注对学生获得体育学分、体育教师教风教纪和教学工作量等进行管理评价。至于学生学以致用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和效果如何,不在管理评价之内,尤其是对体育课结束后的课外体育锻炼缺少评价措施。
    王一民说,这就造成大学自主评价的体育合格数据与国家监测的大学生体质下滑数据出现较大反差,成为值得大学体育管理者反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