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足球联赛让海南不再是“足球孤岛”

    赵达裕、古广明、彭伟国……这些耳熟能详的广东南派足球代表,曾经是90年代叱咤国内足坛的名字,然而在南派足球的鼎盛时期,与他们齐名的还有一众海南名宿,包括吴崇文、符京等等,他们却不为人所熟悉。时至今日,海南足球甚至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如火如荼的中超联赛,为冲超努力拼搏的中甲,都难见他们的踪影,与球市火爆的联赛相比,显得冷清,谁还记得海南的足球也曾经在甲A联赛、足协杯以及全运会上有过不俗的战绩?海南似乎成了中国职业足球的一个孤岛,没有生机、没有希望、更没有出路,如今弱弱喊一声,有谁听到呼喊?
    南派足球的“小快灵”特色是中国足球少有的技术阶段,核心球员就是来自广东和海南。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离不开资本的大范围投入,诸如英超法甲这些顶级联赛,也因为切尔西、曼城、巴黎等大鳄的出现而发生巨变,甚至如今取得神话般奇迹的广州恒大,也同样是资本投入为前提。海南,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曾经更加是国家队和众多俱乐部青睐的训练基地,群众基础良好,加上有职业球队的扎根,使得当地的足球文化得以传承。但是,足球的苗子并非单纯生产流水线,每年固定产量,正值荒凉之际,又何以有收成?真正有天赋的球员未必能踢上职业。硬件上,海南省内足球设施不足以举办大型足球联赛,土地资源有限,政府不重视足球发展,导致硬件设施明显不足,阻碍足球发展;软件上,培养机制比较薄弱,没有成熟的提拔机制,上至教育部下至中学学校都不重视足球发展,导致足球人才明显缺少。而当市场决定命运的时候,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烧钱行为,于是他们退缩,更无人敢碰烫手的山芋,加之打假扫黑的那些年,中国职业足球最黑暗的时候,海南并非唯一的黑夜,只不过,他们的黑夜,比较漫长,比较虚无缥缈……
    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也未曾放弃过。没有职业联赛的球队,但有省内最悠久的足球联赛暂时弥补空缺:由政府主办的海南足球超级联赛,业余联赛,政府出资,各省内企业,包括大学球队参赛,分有甲组,乙组,升降级,但并无真正形成职业化的发展,依然处于自得其乐的阶段。海南足球,在等待一个机遇,等待一个真正的救世主出现。诚然,目前能拍板拣下烂摊子的企业零星细碎,且光靠企业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瞬间成型。相反,在中超大部分球队进行军备竞赛的快速发展之际,宁静致远,走慢点,或许能走得更远。
    曾经在微博看到一张心酸的图片对比,国内的小学竖着一幅“为了安全,严禁踢球”的告示。另一边,在巴西街头,光脚的孩子快乐地享受桑巴足球的启蒙。要想足球长期健康的发展,培育机制才是关键,海南足球的春天,或者就在眼前,毕竟国内中超联赛近年来的火爆让大家重燃热情,恒大成功的模式也给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学生的足球氛围也逐渐恢复。乘着东风,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这项仅次于中超联赛的非职业大型联赛,海南的大学参加了6年,今年3月进行2013-2014大足联赛海南赛区省内赛,是目前海南本土实力最强,级别最高的足球赛事,深度持续开展对海南本土足球有不错的提拔。企业的支持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动力,如今盛行的足球学校,已经陆续有教育机构加盟,从教育层面有针对性地渗透南派足球的精髓,加上有专业的技术顾问、一流的管理团队,配合强力技术性的外援,海南足球已经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海南这座昔日的“足球孤岛”,如今准备好重新出发,海南足球的崛起正在不远处,不仅是一项运动的重新规划,更是一次寻根之旅。海南足球,加油!

(凯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