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率先建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广东普通百姓,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肺活量、反应力、骨密度、血管机能、关节状况等身体各种机能和素质,应该进行怎样的科学健身?不必烦恼,当地就有“指导站”,去那里便可获得“运动处方”,随时随地就可以让自己的运动更健康,更科学。记者从广东省体育局获悉:广东已于去年开始在全省各地命名和建立110多个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对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指导,推动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工作常态化。
    广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何帆告诉记者,命名和建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精神。
    何帆谈到建站的思路:以“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利民便民,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依托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健身场所,按照拟定标准进行建设,探索符合实际的运行模式,建立“省、市、县”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使科学健身指导切实服务群众,切实发挥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市级指导站依托体育场所建设,由各市体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县级指导站依托辖区的体育场所建设,由各县(区、市)体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目前,广州市等20个市级单位以及广州市越秀区等90个县级单位,已经命名了市级、县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这些指导站越来越受到健身群众的青睐与认可。据了解,广东率先在全国设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这一举措和做法,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肯定。
    广东省体育局要求,一是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自身建设。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指导站的管理,将指导站工作纳入年度群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年度群体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测试器材、专职人员(市级2人以上,县级1人以上)。二是建立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工作。各级指导站每年要常态化开展体质与运动能力测试,市级指导站3000人以上,县级1000人以上,并保留测试的数据和记录,为受试者的体质状况和健身指导建立档案,并出具运动处方,向受试者反馈体质评价结果和健身指导,每年11月底向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上报。同时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对参加体质测定的受试者进行测试后的体育锻炼管理,确保参加体质测试的人员保持规律性体育锻炼(或成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条件的指导站还应举办健身科普知识讲座、印发健身指导手册、推广运动健身项目。广东省体育局还将制订指导站的评估资助办法,根据各级指导站年度工作情况和效益,择优予以工作经费扶持。三是落实经费到位,规范管理使用。省体育局从省级体彩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各级指导站建设,予以每个市级指导站26万元、每个县级指导站12万元的资助,各级部门应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审计制度。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