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练员王琤:好苗子退学让人心痛

    王琤,一名散打教练员,既没有机会登不上领奖台,也没有机会面对闪光灯和话筒,他只是竞技体育战线上一名普通的基层教练员。
    王琤,200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从事散打教练员工作,在训练时他是教练,上课时他是老师,休息时他是“家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的二线训练单位,作为基层一名普通教练员,深知开展体育工作的不易,懂得基层教练员的艰辛,承担着发现基层体育优秀运动员并为一线输送的重任。”王琤说。
    “现在招收运动员比较困难,散打项目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伤害,出路窄就业难,就更加难以发现和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王琤说,选材招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需要独到的眼光,还要能说会道。记得2011年队里转来一名古典式摔跤的队员,但是其家里很反对。为了选好苗子,他每天坚持和队员家长通话约一小时,一连7天下来,自己以真诚做通了家长的思想工作,激励队员爱上散打,在2012年和2013年的自治区散打锦标赛上获得了第三名和第二名的成绩,2014年正在积极备战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看着自己的队员一步步成长,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甜意,更让自己以从师为荣,执教为乐。
    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2012年基层盟市推荐了两名队员,从事专项训练时间也较长,基本功扎实,身体条件非常好。但这两名队员的家都在黑龙江农村,家庭条件困难,学费、生活费很难解决。他认为两个孩子很有培养前途,为了让两个孩子安心训练,垫付了学费和生活费共9000多元,但是最后这两个孩子待了半年,还是在赛前不辞而别。后来得知,两名队员是不想继续让他垫付费用,回家务农了。对于这种由于就业出路而被迫退出的情况,他苦不堪言,非常心痛。
    学校是寄宿制,学生入校后都过着集体生活,大多是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孩子,王琤除了训练上的工作,作为基层体育教练员还要担任班主任,孩子们平时生活上的琐事也成了教练员操心的事情。为了保证每天的训练质量,队员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每天晚上熄灯后,王琤还要到宿舍转上一圈,监督学生们按时睡觉。实际上,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就充当着妈妈的角色。 “学生平时训练很苦,如果生病了,一周的训练就等于白费了。”王琤说。
    这样一天天忙忙碌碌,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他也特别充实。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