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看病没病健身—运动唤醒沉睡的医保

    “有病看病,没病放着。”八个字几乎可以概括人们对于医疗保险的普遍认识,因此“个人医保账户结余过多。”的情况在人们看来似乎也并不出乎意料,可是人们可能都不会想到,每年全国能有好几百亿的资金因此“睡”在医保卡里。

乱象层出,医院变超市

    如何能够唤醒“睡”在医保卡里的资金?为了将医保卡里的资金“激活”,人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应运而生的各种“高招”也可谓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经记者总结,目前对于医保的用途大概能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老实巴交型,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将这笔钱用于个人或者家庭的医疗保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医保即将过期的时候去药店购买一些“常备”的药品,账户里把无形的存款变成有形的医药储备。随着医保账户金额的不断增加,这种类型也在不断升级,人们能够在药店或者医院里买到的不仅仅是药品,甚至连锅碗瓢盆等等日用品都能够在药店或者医院的小卖部里买到。
    小聪明型,对于一部分医保尚有结余的人来说,与其购买药品不如直接把钱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于是不少人打起了“套现”的主意,在一些城市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公交站台、过街天桥、早夜市场等地段,出现了不少举着“收药”牌子的药贩子,医保卡持有者可到任意一家医保定点药店买来药贩子指定的药品,药贩子当场按所购药品的80%价格折合现金回收,这种“套现”行为到最后甚至有了“统一报价”。
    为了将医保的利益最大化,也有极少数人铤而走险,用骗保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试想如果把这些“用歪了”的钱用于与公民个人健康有益的事情将会是一笔怎样的财富?苏州、常州等地开展的“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服务就不失为一种“健康投资”的优秀范例。

花钱看病,不如花钱防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的医疗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过去是流行病、传染病等等问题造成了医疗方面的难题,现在变成了慢病的高发,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等问题的出现,给国家的经济,给医保的费用带来了无尽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平说,不少数据也表明,我国正处于一个慢病数量井喷式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从根源遏制慢病的发作,科学的健身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个大健康的理念。”李国平说,体育的发展应该落实到国民身体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现在需要引导大家做的是,当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有所结余,并且达到某一程度的时候,应该把锻炼、健身与医疗等同起来,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就是一笔对健康的投资。
    对于健康的投资,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深入人心,那就是花一块钱健身可减少医疗支出八块钱。因此引导政府利用政策盘活医保资金,让老百姓动起来,自然能够产生更多的效益,将医保个人账户的结余投入到运动健身当中,所得到的回报是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大大降低,进而让国家不用再拿出更多的钱来治疗慢性病。
    反观江苏苏州、常州等地陆续开展的“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服务,让医保卡在解决基本的医疗保障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健身的项目,鼓励健康人或者患有慢性病的人走上运动场,用运动来保障老百姓的健康。
    “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服务之所以能够在江苏省开展起来,李国平认为首先是这一地区经济条件较为发达,其次运动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当地政府予以的大力支持,然而江苏的经验成为全国的经验,还需要更多的人提出系统的顶层设计,让更多人重视起来,如果北京、上海都能够相继跟进开展,那么这股用医保为健康投资的热潮就能够在全国蔓延开来。

(杨卓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