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的“伪球迷”,熬夜看球的时候实在不多,最记忆犹新的应该还是在大学里。那一年还是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虽然德国与中国夏季有6个小时的时差,但世界杯的时间表还算对中国球迷不薄,很多场比赛都是从晚上十一二点开始的,也因此给了我们这些“伪球迷”更多的发挥自己激情的空间。
不过那一年的世界杯,能够让我连续多日熬夜看球的原因,还在于学校非常人性化地在校园里开设了一间“通宵看球室”。其实不过是一间普通的电教室,也不太清楚是哪个部门具体负责的,在讲台位置搬来了一台并不算大的老旧电视,24小时无休地迎接校园里所有的“真假”足球迷。各个寝室园的闭门时间也为因为世界杯的到来而延后了三四个小时。
那时候每到比赛前夕,寝室走廊里总是一片呼朋唤友的热闹招呼声,感觉不像是去看球,反而更像是一场集体郊游。而大家的准备更是充分,瓜子、花生、啤酒、话梅……更有甚者,甚至还带过一整只的烤鸡前去看球。2006年的世界杯,我的记忆一直停留在那个通宵教室里。具体看了哪些场次、哪些队伍的比赛,至今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那时候在场上飞奔的帅哥们,如今也大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我还是永远忘不了在那个教室里,大家晃着脚、坐在桌子上的感觉,无论认识不认识的校友,总能一起为进球而欢呼,一起为失球而遗憾,一起拿着啤酒瓶碰杯,一起分享手中的零食……还有球赛结束后,伴着月光,走在黑乎乎的小路上,和大家一起摸回寝室的情景,都成为我大学记忆中最为独特的一段。
而与所有激情相对的,记忆里也总少不了许多窘态十足的片段。由于当时正好处在期末时间,复习、看球、熬夜,让不少同学天天都挂着硕大的黑眼圈,精神也陷入迷糊当中。特别是作为“资深”球迷的男同学们,反应速度简直直逼蜗牛。记得在当时的某堂课上,老师提问了一名男同学,叫名字差不多半分钟后,这位晃神的男同学才一脸惊恐地站了起来。
忠告:注意调整时差
虽然世界杯的时间不长,大家也不是每场比赛都会熬夜关注,但小一个月的时间下来,不规律的作息还是难免让人精神不济。尤其是比赛结束、生活恢复正常以后,如何调整时差大概就成了所有球迷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参照一下国际时差的调整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在观念上要硬性调整。不论自己白天有多困多体力不济,除了中午短暂的午休时间外,最好不要随时随地地倒头大睡,要强迫自己将生物钟调回原来的时间,按照正常作息按时入睡。
此外,在世界杯期间,补充睡眠也要讲究技巧。球赛结束的第一时间,先别急着倒头就睡,因为这时候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个比较亢奋的状态,最好先走一走,平复一下情绪,培养一下睡意,否则很容易失眠。此外,补觉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五六个小时就足够了,时间太长会破坏睡眠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
(卢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