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校场分离推动学校场地对外开放

    一个街道、四所学校,学校体育场地全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自2007年起,为了解决社区居民锻炼场地短缺问题,在房山区体育局的支持下,西潞街道办事处开始积极与属地学校沟通协调,并陆续将辖区内的四所学校全部面向居民免费开放,至今已经持续了8个年头。

满足社区居民锻炼需求

    不久前,记者随中央市属媒体下基层活动一行,走入了西潞街道北潞园学校。这里也是西潞街道开放的首个学校体育场。在这里记者看到,原来的北潞园学校体育场,已经更名为“阳光体育场”,门口更贴心地悬挂着不同季节的开放时间。而敞开的大门内,人群熙熙攘攘,跑步的、踢球的、打乒乓球的、练健身路径的……已经聚集了不少周边居民。

    西潞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朱光表示,自学校场地开放以来,每天仅在北潞园“阳光体育场”一处锻炼的群众就达到了200人。“西潞街道属于城市化比较高的地区,好些居民和上班族晚上吃完饭没事儿了,就想找个地方活动,这里开放以后满足了社区里不少人的需求。”

为学校场地开放创造条件

    学校场地开放,安全是最大的问题。朱光表示,虽然开放初期房山区体育局和街道办事处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总不能有顾虑就不做吧?!”。而在学校场地开放这件事儿上,西潞街道也的确“占了些先天优势”。原来,西潞街道开放的四个学校全部都属于“校场分离”的建设模式——学校的教学楼和体育场一边一个,中间隔了一条不宽的马路。

    在北潞园学校的“阳光体育场”,记者就看到,这里除了面向街道处设有一处大门外,在马路另一边的学校里,还延伸出一座天桥。学校上课时间,相关人员只需提前清理场地、封闭体育场大门,学生们就可以从校内天桥穿过马路,直接到达体育场进行活动。

    这样的设计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场地开放面临的部分难题和隐患,为以后的场地开放提供了一定借鉴,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体育场的利用率。以北潞园社区的“阳光体育场”为例,开放时间基本覆盖了周一到周五的“一早一晚”以及全部的周末和节假日。

    据了解,目前除北潞园学校外,这样的模式也在西潞街道所属的良乡三中、良乡四中和良乡三小得以实现。借助学校场地开放,这里的居民有了更多的“身边健身场”。  

财政支持为开放提供便利

    规避了安全风险,这样的场地开放也受到各个学校的认可。据朱光介绍,自2007年以来,西潞街道不仅给4个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都陆续配备了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设施,并且每年还会从自有财力中划拨近百万元左右,作为学校场地的维护费用,其中更是设有专门经费用于奖励对外开放的学校。朱光表示:“开放没有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使用,保障了安全,节省了维护费用,还能获得奖励,学校的积极性自然就大了。”

    据杨建坡介绍,在区体育局与教育局的努力下,房山区对学校场地开放的探索一直在持续进行,目前城区内有条件实现“学校教学和运动场地分开”的学校,均已免费开放。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