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遗产”全民健身日 不要忽视了他们

    作为“后奥运会时代”的宝贵遗产,8月8日“全民健身日”已成为全民健身的一个盛大节日,大江南北都在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注重实效、方便参与、利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活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广大群众开放,男女老少健身热情高涨。
    铺天盖地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报道,充分展现出了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群众体育工作阔步向前的新局面,可喜可贺。然而在这欢庆的节日里,残疾人健身的身影却不多见。
    “全民健身”顾名思义是指“不分男女老少”的全体人民健身,要体现 “全民性”,真正做到全民健身一个都不能少,当然也不能忽视或忽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
    不可否认,自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与实施以来,残疾人全民健身也在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多年来,我国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视和研究大都侧重在残疾人竞技体育上,而对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开展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加上残疾人受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生理缺陷等因素的制约,在各个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残疾人健身状况并不乐观。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 ( 北京、上海、广州 )也存在场地不足、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缺少残疾人健身的器械和方法、信息宣传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据中国残联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如此广泛的残疾人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实现的一大难点,更是制约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瓶颈”。而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特殊功能:
    体育在增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机能、提高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功效非常突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补偿功能,有助于促进残疾人心理康复。通过体育活动,能帮助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增添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只有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帮助广大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才能让中国梦更加美丽。
    虽然目前我国残疾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日趋良好,但是要促进残疾人科学健身、增强体质、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残疾人群体育活动的开展,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了“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的目标任务。作为媒体,我们要帮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积极引导残疾人健身锻炼、提高其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享受“平等、参与、共享”的生活环境与文明成果。

(陆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