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精英教练”培养计划成果初露锋芒

    8月18日,距离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正式开幕仅仅刚过两天,成都市代表团就以184枚金牌超越了上届省运会的金牌总数。成都市代表团的强势表现不仅再一次确立了他们在四川青少年训练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他们实施“精英教练”计划的成果。
    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成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水平运动员,而缺乏高水平运动员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缺乏高水平教练。” 对此,成都市体育局局长谭学军表示。
    如何破解制约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瓶颈,让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成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此,成都市体育局敏锐地将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要点落在了提高教练员能力上。
    为此,去年6月,一项旨在加强高素质教练员队伍建设,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市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规定,精英教练员评定以4年为一个周期,通过审核的精英教练员按综合成绩分为一至三级,一级精英教练员在一个周期内可获得20万元训练经费资助,二、三级分别为10万元和6万元,经费将用于训练器材、科学研究、参赛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以及参加培训等方面。并组织安排“精英教练员”出国研修培训、观摩高水平比赛和到国内优秀运动队学习、培训等高层次培训。同时,还将对精英教练员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将视情况中止或撤销资助。与此同时,首批18位“精英教练”正式聘任上岗。
    “精英教练培养计划”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教练员的工作热情。以羽毛球队为例,在上届省运会上,他们只拿到了16枚金牌中的3枚。此次他们就一口气拿下了10枚金牌,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对此,成都市少体校校长、成都市羽毛球协会主席邓晓松颇为感触,“精英教练计划是这次省运会能够打翻身仗的最主要原因!”
    邓晓松透露,原来成都羽毛球队的奖励原则是根据教练带队员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奖金,实行精英教练计划后,我们根据成绩提供津贴。“另外对包括输送人才、科研论文等都有明确的奖励,这大大激发了教练的工作积极性。”
    在本届省运会上,成都代表团在比赛中的表现呈现出优势项目更加明显,弱势项目有所突破的特点。
    面对本届省运会成都青少年竞技体育“井喷式”的爆发,谭学军坦承,“没想到一年能有这样的效果。”她说,当初精英教练计划实施,其目的就是想让基层教练这个群体得到尊重,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实践证明,精英教练让人很惊喜。不仅教练员展示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赛场上队员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向上。“这些拿金牌的队伍精英教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省运会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如何深化精英教练计划。”

(邓红杰 殷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