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阔步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身体素质奠基

    十年前,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近年来,随着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发布——小学组的《旭日东升》和《雏鹰展翅》,中学组的《英雄少年》和《功夫青春》——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在今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23)》确定,武术管理部门和各级武协将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在中小学校重点推广武术段位制,这标志着我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工作的全面展开,由此全面推进和加大了武术进校园的进程和力度。现就武术进校园中教学、培训师资中的教法进行探讨。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因而最初武术课的教学计划安排要科学、具体,教学模块安排要有计划性,单次课(课时计划)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在一起、思维不清楚,进而在习练中摘分不出来。
    教师授课前应深入研究武术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特别针对武术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教法。现代社会,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在实践课进行之前,需在理论课讲授时充分发挥其直观印象的作用;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武术动作进行正确的规范要求,学生就会有目标的积极配合,特别在武术教学内容教授的开始和最后完成整套动作串接起来后,更需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正确的动作规格、方向线路,方法概念等,经过多次练习、反复强化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一、教学中特别针对武术操的动作、方法正确与否是保障其真正体现武术项目特征的关键

    教学中需注重基本的手形、步形,基本的冲拳、推掌、亮掌正确、规范,从细节处体现武术操的标准化,从而使之有别于广播体操。例如就武术操高中组《功夫青春》的九节操的具体节操来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需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武术基本的手形(拳、掌、勾、虎爪等)、步形(弓步、马步、丁步等);
    2、从概念中使学生明确甲方、乙方的攻防角色,进而在习练过程中,动作指向就会比较清晰,不会混淆;
    3、对于基本动作如按掌、格挡、劈掌、挂肘、穿掌、划弧、立掌、分掌等,一定要讲解清楚动作的线路、方法,明确力点的准确位置,针对不同的招式,更需讲清楚具体位置;
    4、培养学生养成沉肩、撑掌、提膝、抖腕正确到位的动作习惯,手臂基本的侧平举、上举、斜上举、斜下举等正确体位的准确位置;
    5、习练中对于对操攻防中的动作方法必须清楚具体,更需注意的是攻防中的远离,会造成对练变成单练的状况;
    6、特别对于单操第八节中跳跃运动的衔接需准确。

二、对于武术段位套路的教学更应强调完整套路的动作规范、项目特征明显和整套的熟练性

    例如长拳段位套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在教学前让学生从概念上明确所学段位套路的项目特征。长拳的特点是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蹿蹦跳跃、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适合于青少年练习;
    2、在学习时首先要对长拳的身形进行严格的要求,即头正、颈直、下颚微收、沉肩、挺胸、直腰、收腹、敛臀;
    3、对于步形的规格和高度一定要严格要求,如若不然,就会出现高位步形甚至站着进行练习的现象,会影响到段位套路动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在培训教师为学生教授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变异动作;
    4、对于套路中的难点动作要提前进行单独重点讲授,在随后的套路教授过程中就会顺利地将难点过渡过去,自然衔接,进而通顺;
    5、套路串接动作需要思维在先,意到、手到,就不会经常出现遗忘的现象。对于长拳类练习时,一定要提醒眼睛与四肢的配合,强调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眼睛随运动的手,加之精神贯注,才能体现出武术动作的精气神和灵活来;
    6、对练配合,练习前一定要讲解、区分清楚甲、乙双方动作的分界点,再讲解动作的攻防衔接,随着讲解的完成,就会听到学生一片“哦”的声音,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于练习会有极大兴趣,反复对接、反复揣摩,乐此不疲。
    授课中教师示范位置、示范面的采用需有针对性,教师示范位置要合理,针对不同的动作正确运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和背面示范;示范位置的采用更需随时进行调整,以保障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完整观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教师的口令要有引导性,从最初的动作名称、名称加口令、慢口令熟练逐步过渡到正常速度的练习,从而过渡到音乐的配合。对于武术操的专项意识训练需要从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细节处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手眼身法步的规范、协调,劲力的张弛有度、方向、线路的正确等都需要反复习练才能逐步掌握、熟练,最后融会贯通。

三、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教学延伸至全方位相互配合

    学校的大型活动是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的平台,因而在学校进行的各种大型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武术操整齐、有力、攻守进退、富于变化的特点,加之武术口令、服饰的渲染,将会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积极性,为更深地理解武术操的编排及内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武术感兴趣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可深化教学内容,这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使其掌握更多的武术知识及内容,平时的榜样示范、学校表演活动的突出角色以及适当的参加竞赛可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为学生树立自信提供较多的机会,这部分学生经过长期培养将有可能成为学校武术传承的中流砥柱,优秀者很有可能成为专业运动队的后备人才。如此良性循环,将会加速我国武术梯队人才不断涌现。
    武术课不易让女生喜爱,因而要从武术课的组织及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从女生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引导,例如身形的塑造、防身的常识以及经典人物的典故等,使女生发自内心想学、心甘情愿地反复习练,由衷地接受。还需强调的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中家长比较溺爱,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比较薄弱,教学中首先要进行武德教育,从思想上重视武术传统的文化传承,强化武术礼仪的常态以及拳种特点的介绍等,教学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运动量或强度过大造成疲劳及损伤,特别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调皮、打闹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场地、器材简便易行,当前城乡的活动场所完全能够满足大多数习练者的需求,已经成为新时期全民健身活动中重要的运动项目,所以要从小学开始贯穿至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将基本的习练方法、结合健身常识常规性地加以介绍、练习,逐步吸收、掌握,更通过武术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对思想方法的培养,切实为终身体育服务。
    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即为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学中的计划、方法、组织、手段的采用,教学中示范面、口令的运用、武术意识的贯穿等等,为武术课教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学校大型活动、武术兴趣小组、武术课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将武术运动作为终身健身活动习惯的培养,为武术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武术教学已不仅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还可从全民健身视角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奠定基础。

(姜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