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推广五禽戏扬传统武术风采
古韵悠扬的乐曲唤醒了青奥村的清晨,也成为一道欢快的风景线:虎啸、鹿奔、熊晃、猿摘、鸟飞翔,两名身子飒爽的女生模仿五种动物可爱的形象,很快吸引了来自各大洲的运动员一起参与进来——这就是江苏师范大学创编的“中华五禽操”在青奥会运动员村的展示,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在看到这一由传统太极柔和传统五禽戏改编的武术健身操后,表示,“武术进校园,武术在青年中的推广要有适合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方式方法,无论是从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角度,还是弘扬汉文化的角度,江苏师范大学的‘中华五禽操’都是值得推广和肯定的”。
古法健身 融入现代
“中华五禽操”以虎、鹿、熊、猿、鸟等五禽的经典形态特征和行为特点为素材,重视动物的自然活动和其健身功效,将仿生动作与现代健身形式紧密结合,把古代健身方式融进现代体育锻炼中,实现了体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学科共同研发。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周武介绍说,这套操的主旨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所以在编创时通过五种动物可爱的形象使学生们挥发他们的天性,跳出羁绊,融入自然,不仅增强了趣味性,也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实现了从西式运动到了民族科学健身的回归,唤醒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传承意识,培养青少年儿童中华养生理念,建立中华养生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主要负责中华五禽操研发的张惠春老师介绍说,此套操分学生年龄段研发,遵循由形及神,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她说,“中华五禽操”在创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从幼儿操到高中操遵循由“现其形”-“显其神”-“形神兼备”的规律,不断完善和丰富套路和动作:幼儿操动作活泼,节奏欢快,模仿逼真,天真可爱;小学操动作简洁,节奏鲜明,发声助威,虎虎生风;初中操动作精练,节奏适中,活腰舒筋,随形逐神;高中操动作平稳,节奏舒缓,熊经鸟伸,形神兼备。
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记者发现,“中华五禽操”每一套都在情景音乐伴奏下配以传统文化素材的吟诵而进行身体互动活动。其中每一个动作均被赋予一定的故事元素,每一节均有匹配的故事情节,所配置的音乐更加注重以音色(配置了多种乐器)和旋律的变化来塑造动物的形象和激发动作的表现,节奏上紧抓五禽的不同动作特点和气运缓急,使学生中在优美的情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进而实现了“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情操”的目标,使“中华五禽操”成为一套能够起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配乐徒手象形操。
周武告诉记者,去年12月22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带领专家组到江苏师范大学,对“中华五禽操”进行鉴定并召开推广会。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华五禽操”是以东汉华佗五禽戏为素材,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所创编的配乐徒手操,具有三方面的创新:一是融民族传统体育于现代体操为一体,丰富了学校大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二是拓展了五禽戏的用途,以象形仿生的动作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了锻炼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体能的提高;三是配以传统文化素材的音乐吟诵,创新了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推进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发展。在学术价值方面,该操动作创编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运动负荷合理,锻炼效果显著,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在应用价值方面,该操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锻炼兴趣,提高了青少年运动乐趣,具有推广和普及价值。
“学校围绕健康第一,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构建了基于汉文化小本的课程体系建设”,周武表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体系构建下,中华五禽操不是孤立的,在特色课程建设愈发完备的情况下,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民族传统体育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
(曹彧)